太史慈精神一振,“主公請說。”
袁熙一字一句道“不要盲目硬上,見勢不妙,該逃就逃。”
“萬一逃不過,投降便是,我一定想辦法把子義換回來。”
太史慈聽了,笑道“多謝主公,我記下了。”
眾人看到其神色,心中嘆息,心道太史慈這是根本在敷衍,他的目的是突襲殺死周瑜,和對面不死不休的,豈能投降
諸葛亮出聲道“這幾日我看了幽州軍的大弩投石,有了些想法。”
“只要花幾日稍作改造,便能應用在船上,并且威力更甚。”
“將軍的船上,多配備此物,定能給那周瑜不小打的打擊。”
站在船頭的太史慈收回思緒,看著遠方不斷傳來交戰聲的廣闊湖面,回頭忘了著甲板上密密麻麻的弩車,心道成敗在此一舉了。
他這幾年奔波征戰,幾乎每戰都要催動學自張角的呼吸法,戰后的氣血衰竭和疲憊感越發明顯,讓太史慈明白,自己應該是活不到老了。
趙云也曾和太史慈交流過他所領悟的法門,但太史慈發現,趙云的呼吸法確實更加中正平和,但卻不太適合自己。
還有就是,趙云的身體底子更好,槍術更加高明,如此他面的敵人時,并不需要時時動用呼吸法來壓制敵人。
但太史慈就不一樣了,太史慈屬于自學成才,從小苦練哪一種,而且他大弓連發本就極其傷身,和趙云完全是不一樣的路數。
所以太史慈還是一切照舊,他對趙云道“大丈夫在世,當建功立業,帶七尺劍登朝堂之上,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所以要加快步伐啊。”
趙云沉默了一會,說道“子義其實已經在朝堂之上了。”
太史慈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周瑜看著天上的月亮,心中越發不安,整整打了一天了,自己派出的所有將領,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韓當蔣欽那邊雖然不至于崩潰,但是損失遠比對面慘重。
這還是最好的一路,程普董襲那邊,岸上的董襲軍已經幾乎完全崩潰,程普不斷把船隊填入沼澤之中,他派出的船只,也有從仍在冒火的樹林強行登岸的,卻被趕來的幽州兵殺死在岸邊。
他們冒著煙霧,一邊咳嗽一邊作戰,到死也不明白,為什么對面幽州兵用東西遮住了半張臉,仿佛不太受影響一樣
他們自然不明白,因為幽州當年試種的棉花雖然失敗了不少,不適合種植,但棉桃拆開壓平,里面混上木炭,外面夾上麻布,便能做成簡易的口罩,對于防護煙霧很是有效。
帶口罩在煙霧里面作戰,自然比毫無防護的江東兵更能保存體力,所以韓當數次派人登岸,都被幽州軍挫敗。
程普望著岸邊的慘狀,不禁握緊了拳頭,狠狠砸在了船舷上,自從廣陵之戰后,這兇虎軍越發難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