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幽州軍能夠隨時掌握戰場的情況,及時調兵遣將,天下還能有誰是敵手
袁熙聽到后,十分驚訝,這不就是后世的無人機嗎
不過他對這個法子,最初并不抱希望,因為袁熙明白,中間有一個比不過去的難點。
如何將望遠鏡的圖像傳遞到地面。
后世有相機,或者傳遞型號的線路,這個問題當然好解決,但這技術需要太多的前置科技,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諸葛亮曾經想過在望遠鏡的后面加裝鏡子反射下來,這是受到袁熙提過的潛望鏡的啟發,但顯然這個時候手工打磨的青銅鏡無法做到。
而且離地幾十丈的高,這么長的放置銅鏡的管子要求也很高,于是最后諸葛來那個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轉向第二個解決辦法。
既然望遠鏡的景色傳不下來,那就讓人上去看
諸葛亮現在嘗試的,便是將孔明燈做大,大到足以帶人上去,讓人用望遠鏡親自觀看敵情
袁熙聽了更加震動,諸葛亮連后世熱氣球偵查的思路都有了
但上過初中物理的袁熙知道,制不出氫氣,單憑熱氣帶動熱氣球和人體,對于其球囊的大小和強度要求是極高的。
但他也不想給諸葛亮潑冷水,畢竟新的發明都是一步步來的,突破不能用的臨界點,有時候技術的發明固然重要,但現有技術的改進,也能解決很多難題。
諸葛亮現在在試驗的,便是如何做出大而輕便的熱氣球,絲綢強度低,麻布太重,還要在負載的減重上下功夫,這讓諸葛亮也頗為勞心費力。
他出聲道“主公那望遠鏡,才真正改變戰場的東西,然而袁青州手里也有,所以我們也只能想盡辦法保持對其優勢。”
袁熙汗顏道“都怪我,當時我和其還是盟友,便送了個給他。”
諸葛亮回道“無妨,只有一個而已。”
“不知道方法原理也做不出來,不是主公給解釋清楚原理,能仿制的人寥寥無幾。”
“而望遠鏡和火燈的事若能想出解決之道,便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因為若是火燈能夠載人,便能夠查知大片疆域內的敵情。”
“這不僅可以用于征戰,還可以預防外族入侵,將來他們從哪里過來,關內都可以擋住,外族侵擾后方,將不再是個不可能解決的難題”
諸葛亮說的,都是十分現實的問題,就是現在邊塞面對的一大難題,也是袁熙想要解決的外族頭號問題。
北地長城經歷了戰亂,多有破損,袁熙雖然派人休修葺過,但說實在,此世的大部分長城并不高,只能擋住小股外族流寇。
外族大舉入侵時,他們是怎么越過長城的呢
最為有效的辦法,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
直接挖城墻。
有工具的情況下,幾千人只需半日,便能將長城挖出一個讓騎兵沖入缺口。
長城沒有足夠的兵士駐防,是無法應對的,等烽火臺傳信,援兵到來,游牧民族早就在關內搶劫了。
所以想要阻擋外族大軍,必須要提前探知敵情,將其堵在關外,而外族入侵,會隨著將來十幾年內氣候變冷,逐漸變成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所以諸葛亮才這么急著想解決高空氣球望遠鏡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