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和瑯琊郡邊境的山區,袁譚帶著大軍趕了出來,他的上萬前軍先前已經掃清了出山的道路,提前在平原上扎營立寨,算上他帶來的三萬主力,人數已經到了四萬。
這是純兵力,并不算押運糧食的百姓,單從人數來看,算上后軍和沒有趕到的其他部隊,這次大戰的規模,也是這幾年中天下少有。
這個人數,對于攻打瑯琊郡任何一個城池,都已經是足夠了,因為那些城池三年前才經歷過曹操二屠的,城防尚未休修葺完善,根本防不住大軍的全力沖擊。
并且瑯琊的城池普遍規模較小,容納的兵士有限,袁譚聽說袁熙在東武就聚集了超過兩萬人,這些人是無法全呆在城中的,于是只能在城外扎營。
這樣一來,就不單純是守城攻城戰了,而是要進行城外對決,這對袁譚來說,也是更加有利。
袁譚望著南部,那邊五十里處,便是袁熙所在的東武了,他想了想,帶領大軍暫且就地扎營,同時召集謀士,讓其拿著東武方面的情報,來商量對策。
郭圖辛評等人先后趕來,同時帶來了探子送來的情報,袁譚聽完,發現果然如他預料的一樣,袁熙并沒有把所有兵士都放在城中,而是臨近將東武附近的兩個小鎮改成了副城。
這兩個小鎮距離東武六七里路,本來只有不到一丈高的土墻,以防備野獸,袁熙打下瑯琊后,派人將其加高了數尺,勉強能夠算是小型城池了。
但袁譚卻不以為然,沒有內城,城墻不超過三丈的城池,在他的眼中,和沒有城墻無異。
到時候自己便各個擊破,先把這兩座小城鏟平了
不過想歸想,袁譚也知道事情沒有那么順利,古代守城,大城旁邊有副城協助防守是常有的操作,而副城并不是軟柿子,能領軍駐防副城的,都是軍中猛將才能勝任。
而且袁譚想要攻擊副城,主城里面的袁熙軍也會出來援助,前后夾攻,這對同樣善于野戰的袁熙軍來說,也是在發揮自身優勢。
袁譚敲著地圖,說道“如何攻城,先打哪邊,我想聽聽諸位的想法”
辛評聽了,先出聲道;“不管如何,如果不管兩個副城,便去攻東武,是風險最大的。”
“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先將東武外面的兩個副城拔掉。”
郭圖也贊同道“攻擊副城,還能引東武出兵救援,到時候我們便可以用步兵列陣,阻擋包圍援軍。”
“袁熙軍所依仗者,無非便是幽州鐵騎,但主城副城之間也不過數里距離,近則近矣,但騎兵速度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反之我們只需要利用人數優勢,在主城副城之間布置大量步兵,便能將其分割包圍,首尾不能相顧”
一眾謀士包括羊衜在內,紛紛出言贊同,郭圖和辛評的建言毫無問題,用的也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便是純粹的比拼實力,由不得袁熙不接招。
袁譚聽了,點頭道“好,那便修整一日,到時候不管后軍能到多少人,后日一早發兵”
“每隔十里扎營,直到東武城外十里,便布好陣勢,給東武施壓,同時攻擊兩座副城”
東武城里,諸葛亮帶著急報匆匆走進袁熙書房,略一行禮,便將情報帛書呈上,說道“袁青州已經率大軍出了山區,來到東武城北五十里處,就地安營扎寨。”
袁熙聞言,說道“我們的騎兵如何了”
諸葛亮聞言,說道“近半還留在青州騷擾。”
“剩下的還有重甲輕騎不到兩千人,當然,還有從海路過來的,藏在東武后方城池里面的閻柔鮮于輔兩支騎兵,加起來也有上千了。”
袁熙略略點頭,這些騎兵看著數目不多,但都是幽州騎兵中的精銳,而且一個騎兵至少配兩匹戰馬,這也不是個小數目,也是袁熙治下領地所能承受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