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袁譚的破綻,反過來利用曹軍的水攻計策讓中計,也不知道曹操有沒有算到我們的的想法。”
諸葛亮略一思忖,“我感覺可能性不大。”
“他應該只是單純覺得袁譚不好控制,才做出的這種決斷。”
“曹操本就多疑,尤其對于外人更是如此,何況袁譚連家族和先父都能背叛,誰知道會不會突然背離自己”
“更何況袁譚兵力不少,這種隱患自然是越早消除越好,其五萬兵曹操即使能收編一半,也是大賺了。”
“不過我們反過來利用曹操多疑,先前散布的謠言,多少起了些作用,如今便是大家各憑本事,看誰能更快收編袁譚潰兵了。”
袁熙點了點頭,謀略很多都是戰場下面的功夫,情報戰便是其中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刺探敵情,散步謠言,離間關系等。
曹操那邊得到的謠言,便是袁熙散布的袁譚將要重歸袁氏,一同對付曹操,和袁熙袁尚平分天下的謠言。
這計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以大部分人的視角來看,這種選擇可比做曹操手下強的多了,于是越發傳得有鼻子有眼,很快便讓曹操得知了。
之所以傳得這么可信,還在于傳播的主體是太平道。
楊鳳已經從黑山潛入了冀州,策動忠于她的太平道眾傳播謠言,當然太平道中也有曹操的人,但這并不影響楊鳳行事,反而讓謠言能更快傳到曹操耳中,屬于是反向利用這個渠道了。
曹操應該明知這是個謠言,但他卻不敢冒險,尤其是這個謠言過些時日傳到袁譚耳中,說不定真會影響其決斷
因為站在袁譚的角度,若是他得知了曹操知道了關于自己的謠言,為了自保,最佳的選擇便是叛離曹操
也許他已經知道了,所以才急著趕往鄴城,于是曹操果斷先下手為強,把本來用在對付鄴城守軍的二次水攻計策,用到了袁譚身上。
袁熙和諸葛亮這次這已經不是陰謀,而是算計人心的陽謀,曹操即使知道可能是袁熙在搗鬼,也只能順勢而為,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好處,而不是冒著一敗涂地的風險讓袁氏三子聯手。
其中的心思波折,是先前郭嘉諸葛亮等人一點點分析出來的,袁熙也不得不佩服他們對人心的觀察入微,所以他才給袁尚發出密信,讓其配合行事,將袁譚引誘到鄴城之下。
可以說,袁譚是被所有人聯手坑死的,畢竟他這種背離袁紹的行為,已經讓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他,于是他便只能一步步走入死地。
包括袁譚后軍之中傳播的袁譚大敗的謠言,也是通過了太平道軍士的渠道,但其中有袁熙的人,也有曹操的人,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袁熙在感嘆情報戰影響如此之大的同時,也慶幸得到了楊鳳相助,才能和曹操分庭抗禮,不然在太平道這個層面的情報戰中,自己面對曹操時只有被碾壓的份。
他這時候才猛然間發現,己方在戰場謀略上的綜合水平,已經漸漸能夠反制曹操,而不是先前那樣被牽著鼻子走了
他很期待假以時日,等諸葛亮陸遜等人成長起來后,具備了自己準備的后世全面得多的條件后,他們會走到什么地步。
他開口道“孔明覺得,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
諸葛亮思索一會,出聲道“主公說的是鄴城吧”
“恕亮之言,鄴城已經完全被水淹沒,沒有水軍很難相救。”
“但偏偏漳河可以接近鄴城,黃河卻不行,主公的水軍實拍不上用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