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在桌案上攤開竹簡,步練師和曹節一左一右探出頭去,這是工部的民曹組織了幾十位工匠,在這一年來研制袁熙所說的抽水機后,做出了七八種樣品,然后進行對比測試的報告。
袁熙出聲道:“草圖在哪里?”
曹節想了想,說道:“應該在陛下屋子里面放著。”
她走到一邊的幾個箱子里面,在里面翻找了幾下,便拿出一卷麻布來,攤開一看,果然是七八張草圖。
步練師笑道:“女郎對大王屋里的事物,可是熟悉的很,連妾都不遠遠不啊。”
曹節臉上一紅,趕緊指著麻布一角的數字,說道:“草圖送來的時候順序有些亂,這是妾編的號碼,和竹簡里面的順序對應。”
袁熙點點頭,說道:“竹簡麻布的好處是容易保存,但是太不方便了。”
“偏偏現在的紙張也不好保存,根據測試,紙張保存完好也就數年,之后字跡就模糊,還需要改良油浸技術,才能讓紙張保存上百乃至數百年。”
“記得催一下工部,讓其抓緊改良。”
曹節聽了,趕緊記下,就看袁熙攤開麻布,對著竹簡上說的優缺點,一一仔細看起來。
抽水的原理并不難,彼時華夏早就有了相關技術,鄴城之戰的時候,晉軍就曾用蒸汽抽水機來撲滅大火。
但這些抽水機,嚴格來說并不是密封式水泵,而是通過蹴輪或者水輪的轉動實現的。
但這種抽水系統,一是結構復雜,容易出問題,二是不好維護,壞了之后很難維修,三是效率不高,不能長久使用。
而大航海時代的水泵,重要性則是被遠遠忽視了,可以說要進行遠洋航行,密封式水泵是能與指南針等航海器具比肩的必須之物。
無他,遠洋航行,必須要面對一個近海岸線船隊來說可有可無,但遠海生死攸關的問題。
船只漏水。
若是近海船只漏水,只需要往岸邊港口開就是了,然后進港維修,而遠洋船只一旦漏水,則只能一邊排水,一邊急速往未知的方位開,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陸地。
但這個時間,有可能是幾天,也有可能是幾個月,所以這段時間如何避免船只沉沒,就成了大航海時代首要的難題。
對此有兩種方式,一是盡量加固船只構造,二是配備船只漏水情況下的排水裝置。
前者只能在造船時下手,除了使用含有油脂的樹木之外,大航海時代的遠洋船還會在船底包裹整塊銅板防水,以黃銅效果最佳。
但這就需要大量的銅,袁熙先前謀劃金銀貨幣取代銅幣,便提前埋下了伏筆,所以才大規模開采倭奴群島銅礦。
然而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船只因為風暴觸礁等意外,以及自然耗損產生的進水,后世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海船,無論做何種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船只漏水,甚至大部分時候船只漏水才是常態,幾乎就沒有遠洋航行不漏的船。
這個時候,就需要能持續不斷排水的可靠裝置,要求其排水量不僅高,還要可靠耐用。
英國西班牙海戰的時候,一艘英國戰艦漏水,穿船艙內的水位以每小時一米的速度上升,在采用了所有排水手段后,這艘船堅持到了戰斗結束,還能開回港口,證明了排水裝置的必要性。
但這種排水裝置,是有著工業革命技術支持的,如今這個時代,還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袁熙面前只得這七八種裝置,便多少都有不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