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袁熙知道諸葛亮正在做的木牛流馬的結構,一定會極為驚訝,這其中原理,已經和后世的機器狗頗為相似,雖然沒有智能穩定系統,但卻用了原始的機械平衡原理,做到了相似的效果,這不僅是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也是所有工匠的智慧,更是華夏千年以來的知識積累的成果。
這些成果當初因為戰亂散失不少,但隨著建立義學,興辦工坊,很多失傳的技術被找回,尤其是土木工程中的機械原理等學科,被袁熙默寫出來后,被工匠們學習吸收,重新構成了一套適合當前生產力的做法,這已經是打好了技術革新的基礎。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晉國將會迎來一次次的技術進步,到時候魏國將毫無還手之力。
這一點諸葛亮很清楚,司馬懿也看出來了,他如今寫的奏表,開始是對作戰不力的請罪,后者則是對曹丕的勸諫,請求其仿效晉國,重用工匠,抓緊進行相應的工藝研究。
而且司馬懿在奏表之中,很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關鍵點,即兩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但決定性的差距,是燃料之間的差距。
司馬懿認為,晉國的蒸汽機,幾乎用的都是被叫做煤炭的東西,而不是魏國普遍采用的木炭木柴,這之間的發熱差距,簡直是天差地別。
司馬懿想盡辦法弄到過一些煤炭,試驗過后,他更加是有些絕望,相同體積重量下,煤炭的發熱效率和溫度遠超木炭,更可怕的是,據說在晉國那邊,煤炭已經成規模的生產,比干柴更加不受天氣影響。
對此司馬懿有一種預感,將來魏國要是敗的話,很大一部分是要死在兩邊的燃料差距,他在奏表中再三強調,這才命人緊急送往長安。
彼時曹丕接到這封軍情奏表時,已經是半個月后,他此時因為今年的戰事尚可,三個方向都擋下了晉軍的進逼,心情相當不錯。
他看奏表前面司馬懿請罪,便對身旁的郭皇后笑道:“這司馬懿還挺謙虛,三路之中,就他表現最好,這是怕朕責罰嗎?”
郭皇后道:“司馬軍師如今是大魏砥柱,年少成名,自然擔心名聲太盛,行事低調,也屬正常。”
曹丕接著往下看奏表,等看到司馬懿的幾條建議的時候,眉頭便皺了起來,因為里面很多東西都超出了他的認知。
他將奏表遞給郭皇后,“朕是派他出去打仗的,不是讓他和對面比拼器械的,袁氏本來就就在器械上有獨得之妙,大魏為何非要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郭皇后靜靜看完,說道:“這里面的事情,妾是外行看不懂,陛下何不找些信任的人來商議?”
曹丕想了想,便召吳質朱爍,陳群董昭幾人進宮。
四人趕來拜見了曹丕后,拿著司馬懿的奏表仔細讀了幾遍,也不禁面面相覷,這里面涉及到工匠技藝,對他們這些從小讀經學的士族來說,還是有些陌生了。
朱爍試探道:“是不是因為司馬軍師那邊壓力太大,所以覺得這些東西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吳質滿不在乎道:“應該試了,晉國雖強,但強在地盤大,人口多,才能搞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這些奇技淫巧花費不菲,有這些人力物力,多種些田,多生些人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