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想了想,遲疑著搖了搖頭,“雖然猜到了一點,但修也不能確定。”
“主公的做法,顯然是要斷鮮卑人食物,要做就做絕,是不是這撒手锏,也和食物有關?”
他突然想到薊城等地這兩年的舉動,失聲道:“難道是水源?”
袁熙出聲道:“沒錯,水源!”
“這幾年,我讓工匠鉆研打井技術,在沖擊鉆井上取得了進展,如果條件合適,最高甚至能達近百丈!”
“我讓人在幽州各大城池里面,打下了多處深井,以井水作為日常供應。”
“如今城內有柴炭充分,水源充足,守城不成問題,所以我們要倒過來破壞水源,讓鮮卑人無水可喝!”
沖擊鉆井技術,其實在中國古代并不算多么復雜的東西,在宋明時期,四川井鹽就是通過沖擊鉆井技術打出來的,最深的竟有一千多米,連天然氣都鉆出來了。
所以袁熙這個時代能打出深一百多米的井,對水源來說是足夠用了,加上有重復了的燃料燒開水,也能防止疫病流傳。
而袁熙的破壞水源,并不是說能破壞河流的出水,這顯然是很難做到的,其有效的做法,是將河岸掘開,同時在上游拋擲動物尸體。
袁熙曾經和謀士們討論過無數次,如何最大可能的殺傷關外胡人,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對方一心騷擾,卻不主動進攻,便無法達成目的。
除非對方主動進攻,踏入提前給他們預設好的陷阱才行。
于是為了引誘鮮卑人主動進攻,這些年袁熙一直在主動布局,做出一副和鮮卑人不死不休,根本沒有誠心談判的姿態。
這幾年北地變冷,鮮卑人面對晉國的放血戰法,只會越來越弱,他們要么凍死在草原上,要么遷徙,但對于柯比能來說,他的選擇的遷徙方向只有南下,因為其他方向都被東西鮮卑堵死了。
在經過多次交戰,奸細暗示等重重布局下,最后柯比能終于是做出了南下關內,和晉國決戰這看似最佳的選擇。
但這只是第一步,讓他在軍事上當極為困難,畢竟他手下有百十萬人可以用。
這就無形斷絕了很多種謀略的可能,最后袁熙苦思冥想,決定選用前無古人的做法,即利用對方對于知識的盲點,從最根本破壞鮮卑部族的生機。
對于傳播疫病這種極端的做法,袁熙毫無心理負擔,如果華夏內戰,他應該不會用,但對方是想要對漢人進行亡國滅種的胡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也是為什么他把諸葛亮派到關中對付魏國的原因,諸葛亮可以堂堂正正對付敵人,至于最臟的事情,袁熙自己擔下就好。
很快,在代郡西邊的晉軍便得到了命令,全力破壞代郡河流上游的堤壩河岸,以及所有能夠飲水的水源。
接到這個命令時,張遼和高覽正在準備發兵對鮮卑騷擾,于是不得不臨時更換命令,讓騎兵帶著工程器械出動。
路上張遼看著阡陌縱橫,溝渠整齊,忍不住惋惜道:“這么多年經營,就此毀于一旦,真是可惜了。”
“陛下做事,還真是決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