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深知自己的軍事能力,和父親曹操根本無法相比,而且曹操不僅長于軍事,文采更能服眾,所以才能以其能力和人格魅力折服麾下官員。
而曹丕則是清楚知道自己打仗不行,便干脆把軍政大權交給了司馬懿,司馬懿也是爭氣,在荀攸過世后,已經成了如今魏國唯一能挑大梁的軍政大臣,相比之下,夏侯惇這個大將軍,已經成了個只有虛名的空架子。
當然曹氏宗族也做過努力,其現在最大的希望,便是新秀夏侯尚,其先前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但卻因為和馬超走的太近,在韓遂密告馬超造反一事中受到牽連,如今也被調回了長安。
接替夏侯惇在涼州路坐鎮的,則是曹彰,其對曹丕一直不服,當初被派去涼州的時候,也有大臣私下勸諫曹丕,說曹彰要是割據涼州造反,甚或投靠晉國,對魏國將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對此曹丕則是心中冷笑,他對曹彰這人性格很是了解,曹彰對自己雖然不服,但對于曹操卻是極為尊敬。
若魏國強大到一家獨大,曹彰還真有可能造曹丕的反,但如今魏國風雨飄搖,曹彰反而不會造反作亂,以毀了曹操親手建立的魏國。
拿捏到曹彰這種心理,曹丕極為膽大的派曹彰駐守涼州,在平定涼州反亂的同時阻拒晉軍,收到極好的效果,起碼晉軍高干那一路的攻勢在到了武威郡后,便戛然而止了。
不過涼州的氣候很不好,曹丕得知曹彰這兩年已經得了好幾次病了,要知道此時曹彰才剛滿二十歲,本不該如此虛弱而已。
不過曹彰的病情,也沒有多少人在意,畢竟這個時代疫病太過正常了,不說平民百姓,就是世家子弟面對突如其來的傳染惡疾,也是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
尤其是之前魏國放棄許都,固然有晉國威脅的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經歷了一場大疫,很多曹魏官員病死,導致人心惶惶,覺得是遭受了天譴,不得不遷都以安定人心。
這場疫病不僅對曹魏朝堂,對曹丕本人來說,也是打擊不小,后世的建安七子之二,此世和曹丕關系相當密切的王粲劉禎,皆是病死于這場疫病中,荀攸也是染了病后雖然治愈,但身體垮掉,跟著到了長安后不久就病死了。
許都病死的官員,就有數百人之多,自此之后,曹魏朝堂談疫色變,至今都沒有走出這個陰影,而隨著去歲晉國擊敗鮮卑大軍,一個非常離譜的流言從長安四下里面開始流傳,而且越傳越烈。
傳言內容極為離譜,說現在的晉帝,亦或被稱為晉王的兇虎,掌握了傳播疫病的法術,先前攻打魏國的許都,這次代郡擊潰鮮卑,都是他從中散播疫病所致。
這種流言越傳越是離譜,一度讓長安聞兇虎名字色變,這種情況下,如果晉國再度攻城,可能還沒打到城下,城內人心就要崩了!
曹丕通過校事府搜查得知,這謠言的源頭,似乎是從太平道方士那里傳出來的,他憤怒之下,讓校事府全力搜捕,將方士抓起來拷打訊問,因為他覺得,這肯定是晉國的奸細在散播謠言,以禍亂魏國人心!
校事府探子得到命令后,抓了上百有嫌疑的方士,雖然經過刑訊后,得知其中很多人確實參與傳播了這個謠言,但中間卻沒有找到晉國奸細,而是這些方士自發相信這個傳言,他們認為兇虎是天上真人,請了天上瘟癀星君助力,來對魏國施法的。
對此曹丕一度非常無語,雖然他吃五石散,但并不相信黃老之道那一套,確切的說他誰也不信,所以才時常有近乎精神分裂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