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臣子問明儲君世子歸屬,不也是做臣子的責任嗎?”
眾人一時語塞,過了好一會,魯肅才自嘲道:“公弈說的對,我們是不是因為在吳國呆的久了,所以才想的差了。”
“這些年來,你們可曾看到哪個的大臣因私得罪了陛下,而被處置的?”
“我們是自己在嚇自己啊。”
劉基出聲道:“話雖如此,這畢竟是儲君之位,陛下遲遲不表態,我們要猜測陛下心思,怕是誰也不敢說自己一定是對的。”
步騭出聲道:“其實我覺得事情沒有這么復雜,一方面,是吳氏確有恩寵,不僅有二公子,而且大公子要議定的原配,也是孫侯之女孫夫人,吳氏的地位很難撼動。”
“但另一方面,是甄皇后地位至今不可撼動,她是唯一參與了陛下登基大典的,已經說明了一切,為此吳夫人甚至被特意提前送到了壽春。”
“要我說,陛下不說,不代表我們做臣子的不能說。”
“我其實早有上書之意,建議陛下早立大公子為世子,這對我們江淮官員來說,也是一種表態。”
徐盛皺眉道:“要是猜錯了怎么辦?”
步騭笑笑,“陛下要是不愿意,自然是不會將我們這些表書拿出來宣揚。”
“若陛下有意,其必然在朝堂上以我們書表,讓群臣討論。”
陸遜等人聽了,齊齊點頭道:“還是子山想的明白啊。”
眾人便聯名上表,不久之后,表奏便傳到了鄴城。
袁熙拿到看了,對甄宓道:“江淮這些人頭腦確實有些彎彎繞,比北地的官員的想的多啊。”
“也罷,明日朝堂之上,便拿出來讓群臣討論吧。”
鄴城本就是諸葛亮這一系的官員所在,所以江東群臣的上表不出意料得到了群臣的贊同,于是事情便定了下來,擇日舉行大典,立長子袁叡為太子。
曹魏之前,諸王嗣子稱太子,只有曹操到曹丕是世子,但如今袁熙既然稱帝,便回到了太子稱號,于是袁叡被太子,立了王爵。
而在壽春的袁謙則是被封了侯位,這下子晉國內部的官員們,都能看得的懂了,于是先前某些派系的一些小心思,也就此消弭無形。
袁熙見諸事安定,便準備動身前往雒陽和諸葛亮會合,親自主持對長安的攻略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