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見司馬懿發問,想了想,便出聲道:“大將軍所慮者,止諸葛亮一人而已。”
“今淮觀之,諸葛亮數年來,其一舉一動,對大將軍針對極強,很難不說是根據揣摩大將軍想法來用兵的。”
“若大將軍不能跳出諸葛亮的揣摩,只怕之后的交手,大將軍很難取得主動啊。”
司馬懿聽了,嘆息道:“你說的沒錯,諸葛亮其人,似乎是將我看透了一樣高,我無論如何用兵,他都有后著在等著我。”
“我非謀略不如他人,只諸葛亮將我看透了而已。”
“我也想反過來將計就計,但諸葛亮對此也早有料算,去歲我數次用兵引諸葛亮入彀,皆是功敗垂成,至今也沒有想出能反制他的辦法。”
郭淮沉聲道:“除非,定下決策的人,不是大將軍。”
司馬懿目光一閃,“伯濟的意思是說.?”
郭淮沉聲道:“沒錯,讓對面以為是大將軍行使計策,但實際上卻不是大將軍的主意,才能讓諸葛亮預測落空。”
徐邈皺眉道:“話雖如此,但我等謀略皆是不如大將軍,想出的主意自然也對晉軍構不成威脅,若出的主意不行,豈不是弄巧成拙?”
梁畿聽了,也是贊同道:“沒錯,用兵之道,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選擇,大將軍已經是選擇最優了,若選擇其他謀略,說不定根本無法對晉軍造成傷害啊。”
司馬懿見郭淮沉默不語,鼓勵道:“伯濟不需有個顧慮,只需說出心中想法而已。”
郭淮緩緩道:“我曾跟隨夏侯將軍,其自從先帝起事,到打下益州,最后在荊州被晉軍伏擊落敗身亡,中間十幾年時間,戰績對晉軍其實是每況愈下的。”
“夏侯將軍自然不是越打越差,而是他往往只用看上去最好的那個選擇,才被晉軍猜了個透。”
“如今我們也是如此,壓力之下,只能求穩求全,去選那個最好的選擇,才會被晉軍步步壓制。”
徐邈不服氣道:“那我們這次的反擊之策,實際冒險的,看上去也不是最好的那個啊?”
郭淮搖頭道:“不,這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因為拖我們是拖不起的,只能尋找機會反制,而最有效的,自然是騙過對方,然后利用漢南國軍較弱的破綻,從其處突破,然后反擊晉軍中軍大帳。”
“這條思路十分清晰,但就是因為太過清晰了,所以對方不可能不做準備。”
“我猜測,對面甚至已經在漢南國的軍中增援了將領兵士,若我們埋伏等對面進來,對面只怕會以遠超我們承受能力的力量反擊,將我們的意圖以最快的速度挫敗。”
司馬懿等人聽了,皆是沉思起來,最后司馬懿道:“那依伯濟之見,該如何應對?”
郭淮毫不猶豫道:“放棄漢南國那一路,也不打晉軍中軍,我們直接去漢中道的上庸房陵防守。”
眾人驚訝起來,梁畿道:“這是什么道理?”
郭淮道:“對方最終肯定是要滅掉魏國的,所以占住上庸,威脅漢中,才是晉軍最終的目的。”
“但如今我們固守漢水,對方找不到破綻,那只能是引誘我們出戰對攻,消耗我們實力,等我們弱到無法防守漢水的時候,對面便會傾巢而出,直攻上庸房陵,將其占據。”
“之后他們便可以依靠蒸汽船直接威脅漢中,而若是我猜測正確的話,圍攻長安的至少有一路會繞過長安,直接進入益州,將長安對路徹底截斷,趁機南下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