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借著主子害口的由頭,慫恿主子爭風罷了。
太后活了六十年,什么沒見過
等到聽了五福晉的反應,太后嘆氣道“年歲在這里,能如此也算是不錯了。”
五阿哥是寶貝大孫子,作為寵孫子的老祖母,自然也想要孫子配個體面親事,一個色色齊全的孫媳婦,不過太后曉得,皇上所作所為都有深意。
老五生母位份高,還養在自己身邊,不宜再結親八旗勛貴。
五福晉除了出身略差些,相貌人品也是沒得挑。
之前老太太擔心的是孫媳婦不開懷,孫子沒有嫡子。
現在開懷了,她少不得又操心以后。
雖說是個明白孩子,可只這出身一條,往后就有受累的地方。
旁的皇孫舅家能互相扶持,五福晉的娘家卻是中等人家。
現下她祖父在朝,看著還算體面,侍郎府邸,等到她祖父致仕,阿瑪就是個五品小官。
這樣的外公,對皇孫能有什么助力
安排兩個嬤嬤就安排兩個嬤嬤吧,也省的五福晉有顧及不足的地方,還要累的五阿哥操心。
等到聽到舒舒現在模樣快趕上足月,肚子頂的高高的,太后也有些不放心,問白嬤嬤,道“那三月初生產的話,不就是八個月么可按照老話,不是說不好么,怎么舒舒的意思,拖到三月還是好事了”
人上了歲數,見的就多。
幾十年下來,宮里夭折的孩子不少,有些就是因為不足月的緣故。
白嬤嬤是生產過的,知曉的比太后更多些,道“是有那么一句老話,可是不是這么比的。”
太后說的,就是“七活八不活”。
怕是不吉利,所以含湖著。
白嬤嬤就解釋了“七活八不活”的另一種說法。
那就是滿七月后的孩子,瘦瘦小小的,看著跟六個月流下的孩子大不了多少,可是精心看顧,就有不少都活了。
這個“活”,是跟六個月的孩子比的。
反倒是滿八月的,看著跟足月的孩子差不多,可是跟足月的孩子相比,就容易養不住。
這個“不活”,也是跟足月孩子比的。
白嬤嬤道“九福晉當額涅的更疼孩子,應該是怕小阿哥們早落地身子虛,才想著多養養,有太醫在,都統夫人也是有經驗的,您就放心好了”
太后手中拿著佛珠,道“孩子不落地,放不下來,等舒舒生完,還得惦記老五福晉那里,只盼著她們妯里倆都順順當當的”
翊坤宮正殿,西次間。
宜妃湊到迎春花前,閉著眼睛,輕輕嗅著。
迎春花有香味,不過味道極澹,要在跟前才能聞得到。
等到睜開眼睛時,宜妃笑得燦爛,道“這花養的可真好,看了這個叫人心里都舒坦,冬天總算是過去了,以后啊,一天比一天暖和,明兒將我那件鵝黃色納綢衣裳翻出來,跟這個花兒正配”
明天還是去寧壽宮請安的日子,也是嬪妃們要好好收拾妝扮的時候。
出了正月,身上的銀鼠皮衣裳、珍珠毛皮衣裳就要收起來,可以換納綢跟駝絨衣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