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張廷瓚從皇子府下班,回了張宅。
張家的規矩,晚飯這一頓是一起吃的,闔家齊聚就在這時候。
只是男女有別,家里人也不例外。
就由姚夫人帶了兒媳、女兒在西屋用飯,張英帶了三個兒子在東屋。
等到吃了晚飯,張廷玉回書房看書去了,年幼的廷瓘也回房抄書。
張廷瓚沒有起身,而是陪著張英手談。
張英抬頭道“跟皇子府那邊說了”
張廷瓚點頭道“跟福松阿哥說了,福松阿哥已經叫人收拾了皇子府后頭的院子,正跟他現下暫住的院子挨著。”
張英點了點頭,道“如此就好,叫顧氏帶人好好收拾,過幾日你們就搬出去吧”
張廷瓚看了一下這屋子,此處宅邸賜住極早,并不是父親任尚書后才賜的。
早在康熙十六年,父親以侍讀學士入值南書房,就得了這一賜第,至今已經二十余年。
除了三個妹妹跟老二、老三生在南城之外,其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在這里生的。
他情緒有些低沉,看著張英,道“父親,如今孩兒也做了多年侍讀學士,皇上三次親征,兒子也隨侍在旁,以后未嘗不能走您的路,先翰林院學士,再禮部,為什么偏要交回這宅子”
世祖皇帝開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漢閣臣準賜第內城”。
可實際上,得皇城內賜第的官員,未必都是一品大員。
許多因是漢官,沒有在內城置產,也得了賜第。
就像當年張英得了這個賜第時,只是侍讀學士,還沒有升到京堂。
張英搖頭道“現在與當年不同,現在漢官賜第內城的,都是從尚書開始了,當年那是特例,皇上也是給旁人看的,剛設了南書房,抬高南書房的地位,使得南書房行走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信重”
張廷瓚緘默了。
好一會兒,他才道“那像父親當年一樣,在南城賃居不行么翰林院的同僚,都是如此”
就是居住條件差了些。
南城地勢凹,冬春秋三季還好,夏天的時候,道路積水嚴重,大家每日出行就很狼狽。
要是品級高的還罷,乘車坐轎,要是小官,就狼狽了,要卷一腳泥。
張英沉吟著道“為父康熙十六年入值南書房,兼過太子師;二十六年兼管詹事府詹士事務,一直到三十六年才辭了監管詹事府事務”
張廷瓚低下頭,道“兒子明白了。”
不但張英跟毓慶宮牽扯深,就連張廷瓚早年也常在毓慶宮值講。
跟旁的皇子牽扯太多,是為人臣下的忌諱。
九阿哥這里卻是無礙的。
排行靠后,又是管著皇家內務,沒有入朝。
張廷瓚不僅做了九阿哥的屬官,還跟九皇子府成了姻親,再搬到那邊的職官住處,這個印記深些,就能覆蓋其他的印記。
張英也看了眼宅子,道“等到為父致仕,你在皇子府好好當兩年差,依舊可以在翰林院熬資歷,也可以遷禮部”
“那二弟呢”張廷瓚悶悶地問道。
張英道“他無礙,等到殿試后,多半會入翰林院,到時候直接搬到南城去,多熟悉熟悉同僚、同年、同窗也好,總要學幾年,皇上才能正經使喚”
到時候,皇上會新一輪的加恩
謝謝盟主大大,也謝謝大家的月票跟打賞,早睡早起,大家也休息,明天繼續努力。
下一更3月3日上午9點,歡迎大家來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