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叫人打聽了一下,就將兩個折子給駁回了。
八旗以滿人為主,樂意從滿俗從滿俗,樂意從漢俗從漢俗,沒有強迫的道理。
還有分家那個,那是富察家私事。
再說馬齊身為大學士,還不知道律法么
他長子多分那一份是馬齊夫人的私產。
那是私財,不是分家的序列,自然是可著馬齊夫人的心意。
難道嫡子嫡孫不給,給庶子
沒有那樣的道理。
康熙沒有再問此事,而是換了其他,道“最近都察院的風氣有些不對,愛卿怎么看”
雖說自從康熙二十六年重開言路,允許御史“風言奏事”,至今已經十幾年,可是這些年來御史也都在試探著。
這次科舉舞弊桉,沒有追究御史鹿佑彈劾不實之罪,倒是給御史打了雞血似的。
要不然的話,也不會馬齊分了一次家,就被人上了兩個折子。
馬齊沉吟道“御史敢彈劾,是好事,可也要防著空彈多了,耗費朝廷人力物力的”
說到這里,他想起了今年就是京察之年,京武官員的考評早有相應的標準。
他就斟酌著說道“皇上,是否給都察院那邊也設個獎勵標準奏實記功,等到京察的時候,也作為升轉參照”
如此所奏不實,即便不記過,考核也可以記一筆。
那樣整日里鉆營瞎彈劾的,就是空熱鬧,討不到好。
真心辦差的御史,也能脫穎而出,拔出來用。
康熙聽了進去。
御史的嘴不能堵住,否則他這個皇帝不安,要防著朝臣欺上瞞下。
可御史的嘴也不能放得太開,像彈劾馬齊那樣的折子,難道那兩個御史就想不到其中原由么
朝廷推崇禮教不假,可也沒有完全摒棄滿洲習俗的意思。
兩者可并存。
還有嫡夫人嫁妝這個,就是漢人分家,也是如此,怎么他們就想不到
他們裝不知道,就是求名罷了。
知曉馬齊是大學士,身在高位,為人矚目,即便被彈劾了,也不好計較,才這樣肆無忌憚。
康熙就點頭道“此提議甚好,愛卿擬了折子遞上來。”
馬齊點頭,面不改色,道“奴才遵旨”
這折子一遞,就給督察院御史帶了繩套,怕是那些御史背后要罵死他。
那也無所謂。
他這個大學士,總不能是個擺設。
即便不做權相,也不能露了怯懦。
康熙對九阿哥那邊,卻不想散養了。
能者多勞。
十八、九歲的年紀,不好好當差怎么行
還不是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