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長輩在,多省心呢。
九阿哥想了想,就動了念頭,道“要不等你出了月子,請縣主來后罩樓來住”
舒舒忍不住掐了他一下,道“不行阿牟到底年歲大了,看孩子辛苦著呢,尤其是小時候這段日子,伯娘白天過來轉轉就行了,日夜都在太辛苦,跟著勞乏。”
她早先是想要生個小寶貝留住伯夫人在皇子府奉養,使得伯夫人晚年有孫輩承歡膝下,不至于晚景孤寂。
可是卻沒想著將照顧三個孩子的責任交給伯夫人,讓長輩辛苦。
那樣就本末倒置了。闌
九阿哥道“也是,爺忘了縣主也是五十來歲的人了”
舒舒道“我小時候是阿牟開蒙的,等到大格格三、四歲,省心了,送到阿牟那院去,讓阿牟開蒙。”
九阿哥點頭道“好,到時候兩個阿哥就交給張廷瓚,讓張廷瓚開蒙。”
省得他一個翰林學士,老惦記給自己留作業。
雖說都是好心,可是也覺得累人,休假不“禁足”的自在都沒了
舒舒笑著聽著,沒有接話。
她畢竟不是清史專家,還真不知張廷瓚的仕途發展如何。闌
不過張英已經準備告老了,那張廷瓚在皇子府的時間應該是有數的。
他也不年輕了,資歷也熬夠了,正是升遷的時候。
不過張家人在讀書上肯定有些訣竅,要不然也不會從此進士榜不絕。
到時候去拜個老師也好
后院,張宅。
張廷瓚夫婦也躺下了,正在說著家里之事。闌
雖說從皇城里搬出來,可是夫妻兩人隔日都要過去皇城里定省。
“等到二弟殿試完,小姑也要過大禮了,到時候能不能接小姑過來住些日子”
顧氏帶了期待。
兩人沒有子女,張廷瓚每日都要出去,一日在翰林院,一日在皇子府。
如此一來,白日里的時候,家里就一個人,顧氏就閑著,百無聊賴。
張廷瓚素來疼愛幼妹,眼下卻是搖頭道“不方便,還是等等吧”
顧氏帶了遲疑,指了指東邊,道“大爺是擔心隔壁福松阿哥看著是個守禮的孩子,不礙吧”闌
張廷瓚清咳了一聲,道“不關他的事,是咱們不方便帶四妹”
顧氏看著丈夫,不明白有什么不方便的。
是因為客居的緣故
可是現在的客居跟尋常的客居還不一樣。
比外頭賃的宅子還省心。
張廷瓚指了指屋角的竹子,道“吉兆都有了,總要試試,要是想接四妹,下半年再說吧”
顧氏明白過來,臊的說不出話來闌
三月里只有兩件大事,一件就是萬壽節,一件就是殿試。
跟各個皇子府休戚相關的,就是萬壽節禮了。
雖說之前四阿哥打發人送了去年的禮單過來,可到了跟前還是不放心,這日從戶部回來,沒有立時回自己府,親自過來了一趟。
九阿哥自從搬到后罩樓安置,睡得安穩,又是跟著舒舒一起吃,也吃了不少補品,幾日下來,小臉紅撲撲的,看著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