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源書屋里一片靜寂。
太子妃不在,太子臥病,連個能做主的人都沒有。
康熙到了后,就直接到了正殿,太子的寢室。
太子躺在床上,臉色泛紅,眼睛有些迷離。
旁邊是兩個服侍茶水的宮女子。
“汗阿瑪”
太子看清楚門口來人,就要翻身下炕。
康熙快走幾步,道“好好躺著,逞什么強”
太子苦笑道“原以為沒事兒,喝兩天姜湯就好了,到底傳了太醫。”
康熙在炕邊坐了,想起了太子脈桉上心火那一條,只當他擔心兒子,安慰道“太子妃為人仔細周全,有她回去照顧阿克墩,最是妥當不過,你就安心養病,別再擔心了”
太子聽了,越發氣悶,啞著嗓子道“是兒子不經事兒,有些嚇到了,早年兩個小格格都是落地沒幾日殤的”
“小兒難養,朕生了二十八個兒子,序齒的只有十八人,現在只立下十六個”
康熙說著,很是唏噓,道“這父子緣分,亦是有長有短,都是命數,不必強求”
太子看著康熙,道“汗阿瑪一定很難過吧”
所以現在才不分嫡庶,都當成了寶貝,亂了綱常。
太子心中吐槽,不是尊奉儒家么
怎么尊卑不顧了
對宗室王公子弟那里,要求嫡庶分明,將嫡子嫡女限定在嫡福晉所出范圍之內,不像之前那樣,側福晉所出的也是嫡子、嫡女,如此一來,封爵就要跟著降了;可是對皇子阿哥們,又叫人看不透。
就說前年冊封皇子,本就該分等的,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與五阿哥這幾個妃之子一等,或是郡王、或是貝勒;八阿哥這個嬪之子減一等,七阿哥這個庶妃之子再減一等。
結果確實是分了兩等了,按照長幼分的。
年長有軍功的大阿哥與三阿哥直接郡王,剩下的四人居然都是貝勒。
有大學士等人上折子,奏請從裕親王、恭親王例,皇子一體封王,汗阿瑪沒有答應,可是也沒有回絕。
太子心里不敢想,以后多出十幾個親王兄弟,會是什么情形。
到時候封爵開府,帶牛錄下旗,上三旗就要勢力大減。
康熙嘆了口氣,腦子中浮起承祜的模樣,覺得分外清晰。
當年承祜四歲,已經能看出聰慧不凡來,自己也頗為欣慰。
可是想到同樣殤了的承瑞、承慶、賽音察渾、長華與長生,承祜的影子就淺澹了。
他搖搖頭,道“不提了,都過去了”
說到這里,他望向太子,心里就帶了審視。
太子,身上不單流著愛新覺羅家的血,還流淌著赫舍里氏的血。
還有佟家
佟家貪念外戚之尊位,恨不得永為后族,與皇家世代聯姻,所以他們容不下嫡皇子。
赫舍里家更心狠
這般虎狼心性
太子察覺到不對勁,方才皇父還滿心關切,現在好像一下子冷澹了。
是自己說錯話,讓他想起了早年喪子之痛
康熙垂下眼,添了心事。
太子性子高傲,不算寬和,跟其他皇子關系都不親近。
他想起了漢景帝之憂,竟是覺得能感同身受。
他望向太子,道“當阿瑪都不容易,孩子不懂事,也要多些耐心,阿克墩之前是有不討喜的地方,可到底是你的長子,也要耐心教導。”
太子聽了,眼中多了不耐煩。
阿克墩,已經是毓慶宮的羞恥。
因為去年接二連三的闖禍,早已經聲名狼藉,被宮里宮外的人說成是“驕橫無禮的阿克墩”。
三歲看老,這都十來歲了,還怎么改呢
不過父子多年,太子曉得皇父想聽的不是這個,點了點頭,道“兒臣曉得了,會給他找個老師,好好管教”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道“汗阿瑪,張廷瓚曾在毓慶宮侍講,書解得好,為人也穩重,能不能讓他給阿克墩做個皇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