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著三阿哥。
三阿哥的忐忑沒有作假,是真的不安。
他的目標可是裕親王,就是“賢王”。
大清是八旗制,跟歷朝歷代都不同。
為了平衡下五旗王公,每一任皇帝都會重用近支宗親。
世祖皇帝時,重用安親王岳樂就是如此。
到了本朝,皇父親政后,將幾個兄弟一體封王,也是如此。
等到太子即位,肯定也要加恩兄弟。
眾皇子之中,只有自己跟他關系最親近,淵源頗深,指定是左膀右臂的議政親王。
眼見著康熙不接話,三阿哥心里越發沒底,道“汗阿瑪,要不兒子這就去討源書屋跟太子賠罪這也是不知者不怪,要是兒子曉得那是太子的門人”
接下來,他有些說不下去了。
皇子都有自己的傲氣,知曉是太子的門人,他就要忍著奴才的輕慢
老九那廢物點心,還不忍呢,自己憑什么要忍
他的糾結都寫在臉上。
康熙看著,卻是心里發沉。
太子真的會如三阿哥擔心的惱怒么
會的。
太子傲氣,會覺得此事傷了他的體面。
三阿哥身為皇子,自己這個皇父好好的,他都要擔心去看太子的臉色。
要是太子能跟兄弟親近,怎么會讓人有這樣的擔心
老大并不勾連皇子,可是對誰都有長兄的樣子,皇子們也敬重他。
對比之下,太子呢
康熙有些擔心,忍不住將太子跟大阿哥比較起來。
三阿哥卻眼巴巴地看著康熙,想出一個主意,小聲道“汗阿瑪,能不能說兒子是奉命所為呢”
自己這小身板背不了黑鍋,不是有個高的么
康熙看著三阿哥冷笑。
這就慫了,然后想出這么個主意
讓自己給他“背鍋”
三阿哥肩膀都耷拉著,道“要不然怎么辦呢總不能為個奴才讓兒子跟太子生嫌吧”
康熙看著他道“他就算惱了又能將你如何”
三阿哥的眼神有些閃爍。
現下是不能如何,可往后自己的貝勒說不得要成貝子。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頭頂。
別郡王帽子沒下來,貝勒帽子又丟了,寒磣不寒磣
他這小心思看得康熙無語,康熙吩咐梁九功道“傳太子過來”
梁九功應聲退下。
三阿哥帶了幾分無措。
眼見他如此,是真的畏懼太子,康熙心中更不舒坦了,道“那是你二哥,除了國禮,還有家禮,怕什么”
三阿哥嘴角抽了抽,很想要問一句,自己叫一聲“二哥”,太子會答應嗎
從他回宮開始,就有諳達太監耳提命面地告訴他,那是太子爺,是天下第二尊貴的人,八旗未來的主子。
這些年下來,太子跟他們這些皇子也恪守著君臣之禮。
這會兒成哥哥了
三阿哥低頭看了眼賬冊,想著怎么找補。
咦
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