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說到這份上,吳良棟又不能如何但總歸有些失落,這需要讓人力挺,而不是自己靠實力去解決,還是不好受。
見吳良棟有些受到打擊,林默趕忙挑起話題,指著架子上的書安慰。
“吳叔,你不是也沒閑著嘛剛剛我粗略觀察了,你最近看的書可不少,估計就這段時間看的,都比你曾經看的要多吧”
“是啊以前就上學的時候會讀讀書,從學校出來,基本就沒怎么碰過書了,唉真是悔青腸子,要是早點意識到自己那么的孤陋寡聞,也不用現在在這臨時抱佛腳,抱了還沒什么用。”
“唉話不能這么講,臨時抱佛腳,那也是在求進步,沒有抱進去,只能說時間太緊也太短,但這個勁頭保持下去,早晚也是能出效果的。
不過嘛我剛看了下,你這里的書籍多是理論、設計、制圖、設備操作等方面的書,個人覺得有些欠缺。
個人建議加上一些軍事方面的書籍,像行軍打仗、扎營筑壘、工事修筑、運輸保障等這些要看,戰略戰術、排兵布陣等這些也要有所了解,最好再加上一些戰場紀實、士兵軍官的回憶錄、不同兵種不同國家的操典等等。
武器設計出來的目的是打仗,想設計出經得戰場考驗的武器,那設計者肯定要對軍事、對戰場有細致充分的了解,要是對軍事一知半解,對戰場的認知模模湖湖,怎么知道戰場上需要什么
甚至作為一名武器設計者,對戰場未來形勢的預見性、敏感性,還得超過很多的將領,畢竟武器是你們的,那將來戰爭怎么打,還不是要看你們的武器
有點扯遠了,軍事、戰場方面的書,是肯定要看的,不過你們缺少的戰場體驗、軍事上的基礎乃至經驗也是現實,這單靠書本上的東西,估計很難補齊。
我建議,等修械所步入正軌,可以適當招募一些戰斗經驗豐富的士兵、各級軍官乃至將領,作為修械所的智囊團、審議團,為你們思考、戰場上的需求,審核、評議你們的設計、成果的實用性,甚至為你們的成果設計戰術、編伍、配置乃至新武器在戰場上如何應用等等,更多的你們自己思考。
人選也別只單局限于步兵,戰場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能偏聽偏信,應該恰當綜合各方面意見、見解,所以要適當配置不同兵種乃至不同年齡、經歷的人。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而且也別只局限于國內,如果能招攬到國外的退役軍官、將領做為顧問,只要是有真本事的,那對你們的幫助估計不會小,畢竟國外在軍事上的發展,在我們前面。
這里插點題外話啊,招攬國外的退役軍官將領,如果能找到那種人脈廣闊、背景深厚的,可以重金聘為顧問。
借助他們的人脈、關系、背景等,替修械所的專利買賣、授權等進行牽線搭橋、游說等工作,甚至不排除給你們帶來國外訂單,當然了,最后這個有點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