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林默的說法,幾人也點頭認同,他們也知道組里準備在此長駐的事,但這個長也是相對的,別說一二十年了,能瞞過對手幾年那都是燒高香,不值得費那功夫。
考慮后,徐顧煜認可了這個方案,不過具體細節后面還可以補充或調整,而且現在還有另一件事需要去辦,就是找到秘道出口。
這事徐顧煜交給了四人,畢竟目前只有四人完整的走了一遭這秘道,不過探查秘道,把幾人身上弄得臟兮兮的。
好在徐顧煜提前對這情況做了考慮,后面叫來干活的隊員,把大家干凈的換洗衣物都帶來了一套,讓添水的替四人取下衣物,四人帶著騾車再送一趟魚,到時在魚池那換洗一下。
“你覺得在此修建個魚池能行嗎地下的結構能不能杠住我感覺在此養些魚還是挺不錯的。”
徐顧煜單獨留下林默,詢問起養魚的事,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徐顧煜明顯對養魚上了心。
林默想了下,回道“地下倉庫頂部結構,采用的是類似拱橋橋洞的結構原理,穩固程度和抗壓能力都是非常不錯的。
且這種條石堆疊結構的穩固,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頂部施加的重力,頂部到地面的土層并不是太厚,適當增加一部分壓力,這個結構可能還會更穩定。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底下的地基得足夠牢固,不然出現陷落很可能造成塌陷,不過這方面問題應該不大,從這處倉庫的修建用料,再加上我們推斷地下倉庫的修建還比較靠前,應該不會出現秘道那種倉促完工的情況,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挖開檢查下。
另外就是這種結構的防水性并不是那么好,原先對方不知用的是青膏泥還是熟石灰填充在石與石之間防水,這用來應對雨水和土層滲水沒問題,但在上面修個魚池可能就不夠看了。
所以得給魚池做好防水,不過這不是什么麻煩事,在魚池底部和四周澆筑一層瀝青就行,有這東西做阻隔,就是不知道國內有沒有現成的瀝青供應和處理設備。”
林默又說了些細節,便隨取來衣服的隊員跟三人匯合,換下沾滿污泥的衣服,又讓隊員開水,把魚池的噴淋出水口取出,幾人簡單沖洗了下。
拾掇好,幾人出門到大路,步行往西側而去,邊走邊瞧,幾人除了找到秘道出口,也想順道了解熟悉下周邊環境。
這兒的居民房子,主要就是沿著隨家倉這條路分布在兩側,再往外就是林子、灌叢、菜地甚至還看到了幾塊種著水稻的小農田。
這是路北側的景象,南側則是多了些泥沼、葦叢、湖塘,也能見到有人見縫插針的弄了些菜地農田之類。
邊走林默邊注意著路邊的溝溝渠渠,走了十來分鐘,林默見到路邊有條水渠,材料跟秘道里看見的水渠一致,里面持續流淌著一股水流,水流量跟漏進秘道的差不多。
林默估算了下,應該是沒找錯地方,水渠修在一條小巷一側,上面鋪著青石板,小巷通向一條上清涼山的小路,清涼山是很大一片,小路通往的只是清涼山一小角。
幾人順著小路往里,巷兩旁估計也就一二十戶人家,也沒什商業買賣,見不到什么行人,林默邊走邊把耳朵往人墻上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