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連續射擊,消音效果在五十發左右也就不行了,因為消音器內部裝配了一些消耗性器材,必須及時更換保證消音放果,要真連續打上五十來發,不說報廢,那也得送回修械所回爐。
雖然使用成本高昂,效果較好好的消音壽命也就一個加長彈匣的數,但對此次行動也有極高使用價值,錢不是問題,消音壽命有限,但這是反諜任務,不是什么交火激烈的戰斗任務,每人十幾二十發子彈的量也基本夠用了,就算有特殊情況,反正他們也人多勢眾,有時間進行消音器的更換。
這套武器配置,可以說是林默結合實際需要精心搭配的,點4的1911,威力足夠制敵斃敵,全自動確保了火力,抽拉式槍托能更好的射擊穩定,保證命中率。
但同時這槍不像駁殼槍或其他加裝套件的手槍,體積較小,方便隱藏攜行,確保行動的隱蔽性,可以說根據實際需要,在威力、精準度、體積等上做了一番取舍平衡,在不影響各方面使用需求的前提之下,盡可能好的滿足各方面需求。
消音器也一樣。短,方便隱藏攜行。較為顯著的前期消音效果,滿足無聲行動需要。無聲并不是完全無聲音,只是傳播不遠或不像槍聲,盡量不引起注意,尤其別有用心之人。
林默粗略在操練場,用能找到的材料弄了個練槍區和進行磨合演練的區域,練槍就是打靶熟悉武器裝備,磨合演練就是布置了些障礙物之類的粗劣模擬演練場,供更進一步熟悉操槍等戰術動作。
沒等全部人員到齊,林默兩人便發放了武器,供先來人員提前熟悉武器裝備,畢竟場所空間有限,全部人員一起開展有點施展不開。
其實配發新裝備,單以戰斗而言并不是太明智選擇,畢竟不同款式型號、甚至同款同型的不同槍,都有不同的手感乃至技巧等,甚至加裝個配件后都有影響,最能發揮出個人戰斗力的還是個人最熟悉的配槍。
但這又產生一個問題,配槍或者專屬于你個人使用的槍,至多是有限幾支,它們并不一定適合所需面對的局面,所以只能兩利相權取其重。
也好在此次主要承擔作戰任務的是行動二組,大部分骨干精銳都了解熟悉過各款槍的使用和掌握,甚至不少隊員還跟林默一樣申請了沖鋒手槍作為配槍。
至于特別行動組那邊,他們主要承擔的是抓捕任務,沒有太多隱蔽攜行需求,所以武器的選擇更加豐富,只要適配亞音速彈和高效消音器就行。
看操練場已經緊鑼密鼓開展訓練,林默也取出了自己的那支沖鋒手槍,領取了幾個彈匣和消音器組裝起開始練槍。
雖然林默已經對手上的槍很熟悉了,但加上這款新消音器,肯定會影響戰術動作和開槍射擊手感,所以還是得熟悉熟悉。
“噗噗噗”林默試射了幾槍,消聲效果確實不賴,而且這槍聲聽著跟放屁一樣,放個大響屁都說不準比這崩得大。
不過打完第二個彈匣,林默明顯感覺這消聲效果明顯變差了,因為要考慮隱蔽攜行,此次主要以原配彈匣或僅少量擴容幾發的彈匣為主,林默各打了一個,總彈量還不到二十發。
林默回到車旁,借助工具將消音器拆開,更換消音器內的耗材,耗材據說是橡膠添加了一些其他物質復合而成,具備一定的彈性、耐熱性等。
用耗材履蓋在擋板和腔壁的表面,橡膠材料本身吸音,可吸收燃氣在腔室擴張的聲音,同時材料的彈性可降低燃氣沖擊擋板、腔壁等剛性材料產生的聲音。
可惜材料并不耐用,很容易被燃氣燒蝕、熱熔或沖擊破損,進而失效,所以打上一些槍數就得及時更換,不然甚至可能干擾到彈頭在消音器內部的彈道,降低精準度乃至引發事故。
而且這東西目前只適用于發射手槍彈的槍械,根本承受不住步槍彈更大的沖擊和溫度等,步槍打上幾發就得廢,基本不具備實用的價值。
全部隊員順利入場,也就練上了那么一會兒,情報和行動兩組隊員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行動隊員基本打上一二彈匣,就完成對新裝備的初步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