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四月十八,晴天。
清晨時分,用過早餐之后,晉玉娘提著小藥鋤,背著一只細竹簍,步行到三十多里外的兩狼山中采藥去了,沒辦法,如今家中貧困,生活重擔全都壓在她的肩膀上,容不得一點懈怠。
秦鋒本想同去的,卻被晉玉娘拒絕了,讓他留在家中好好修養身體。
不忍拂了佳人的好意,秦鋒只好留下看家了,橫豎閑著無事,那就收拾一下個人衛生吧
關了大門,從院中的深井中提上來一桶清水,秦鋒脫掉衣服,仔細清洗起來,很快就洗的干干凈凈、露出了一身白皙皮膚,上面帶有大片赤紅色紋路,這是那道閃電留下的痕跡
紋路從心臟位置開始,向上攀過了左肩膀,從后背延伸到右肋下,再向前繞到了小腹左側,而后順著大腿下去就像是一條赤色蛟龍纏繞身上,首尾俱全、活靈活現
美中不足的是,這條蛟龍沒有眼睛。
有道是畫龍點睛,點睛既飛,直沖九霄云外,傲游宇宙之間
而沒有眼睛的蛟龍,猶如缺少了靈魂,只能困于凡間、難成大器
洗完澡之后,秦鋒坐在一塊青石墩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思考人生大計機緣巧合之下,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中,既然來了,就得好好活下去,而要想好好活下去,首先得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
如今坐在龍椅上的,是大明帝國的第十六任皇帝、登基尚且不足一年的朱由檢,今年只有一十八歲,年號崇禎
年輕人,難免性情急躁,辦事有欠穩妥,皇帝亦不例外。
朱由檢登基之后,立刻以雷霆手段,干掉了把控朝堂數年之久的九千歲魏忠賢、滅三族、殺其黨羽數百人,并將朝堂上的閹黨勢力一掃而光。
鏟除權閹,鞏固皇權,不能說做的不對。
問題是,之前的大明朝廷上,本是閹黨、東林黨相互爭斗、相互制約的政治格局,如今閹黨被一掃而光,東林黨就成了一家獨大之勢。
東林黨人素以清流自居,整天喊著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革除朝野積弊的高尚口號,實際上,他們卻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掌控朝堂之后,他們立刻以圣君治國、不宜與民爭利為名,忽悠皇帝免除商業稅、關稅、礦稅,減輕茶稅、鹽稅等等。大約一百多萬兩白銀,以及若干實物,占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
年輕人,好忽悠,朱由檢當即答應了東林黨人的建議,結果就是,得了幾句圣君的虛名,卻損害了國家大計。
遼東連年用兵,軍費開支浩大;朱姓皇族人口不斷增加,需要大量的錢糧養活;還有文武百官、宮女太監們的俸祿,同樣不是小數目如今國庫收入銳減,這些錢糧從何而來呢
天上不掉銀子、地里不長銀子、商業稅又取消了沒辦法,只能從種地的老百姓身上榨油水了。
兩個多月以前,崇禎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從今年起,天下耕田、每畝加征白銀三厘,所得款項具用于遼東戰事
圣旨下達,天下嘩然,更準確的說是怨聲載道
要知道,萬歷四十六年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向大明王朝發起了進攻大明王朝毫不示弱,立刻決定出兵鎮壓。
要想打仗,就得花錢
問題是,大明朝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錢來,萬歷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吝嗇鬼,不肯動用自己的私人小金庫;沒辦法,只好增加賦稅了天下耕田,每畝加派三厘五毫,共計得銀兩百多萬兩,謂之曰遼餉
當時說好了,只征收一年的。
沒想到,薩爾滸之戰,明軍一敗涂地,死傷十余萬之眾,遼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大明朝廷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的增兵增餉萬歷四十七年,天下耕田、每畝再加三厘五毫。
萬歷四十八年、每畝再加二厘。
如今崇禎皇帝登基,非但不為百姓們減輕賦稅,反而又增加了三厘田賦,前后合計白銀一分二厘,百姓們不罵娘才怪呢。
有人問了,一畝田地,加征一分二厘銀子很多嗎
平心而論,不多。
如今的大明王朝,一分二厘銀子折合下來,也就是十幾枚銅錢罷了,可以購買五斤白米,相對于一畝田地的產出微不足道,對百姓們不會產生多大負擔
問題是,大明朝的吏治太腐敗了,上下勾結、層層搜刮。
朝廷征收一分二厘銀子,這道命令到了戶部,戶部官員們認為自己天天為國操勞、太過辛苦了,為了安撫受苦的小心靈,增加一點點灰色收入不過分吧,而且我們也不貪心、數量翻上一倍就行,征二分四厘銀子,幾斤大米的事,百姓們絕對承擔的起
命令到了各省,布政使認為自己太辛苦了,需要增加一點點收入,不貪心,數量翻一倍就行,四分八厘銀子
知府,再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