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西北地區鬧災害了,需要大量的銀子賑災,可是底下收不上來稅,上面撥不下來款,怎么辦呢
總督甲靈機一動,找秦商們借了三十萬兩銀子用來賑災,說好了五年歸還,利息三分。
過了三年,總督甲身體不好,告老還鄉去了,由總督乙接任職務。
又過了兩年,還銀子的日期到了,可是總督乙拒絕歸還,因為這三十萬兩銀子不是自己借的,而是前任總督甲借的,冤有頭、債有主,誰借的銀子誰來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沒辦法,商人們只好找到已經退休的總督甲,要求歸還三十萬兩銀子,不要利息都行。
總督甲說了,之前是替公家借的銀子,公家借來公家還,與私人沒有任何關系,再說了,我個人很窮的,要銀子一兩都沒有,要老命有倒是一條,你們看著辦吧
就這樣,總督甲、總督乙互相推諉,誰也不肯還銀子。
又過了幾年,總督乙也卸任了,又換上了總督丙、總督丁人換的越多,這筆賬就越糊涂,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這樣的事情,已經連續出過好幾次了,秦商們被坑的極慘,大量的銀子打了水漂,因此再不肯借銀子給官府了。
最近幾天閑聊之時,楊鶴得知秦鋒認識三大秦商之一的薛家,還救過薛家父女的性命,于是想讓他利用一下私人關系,從秦商們手中把銀子借出來,好用來救濟饑民,推行自己的招撫政策。
“卑職敢問一聲,大人這次準備借多少銀子”
“三十萬兩不,二十萬兩就可以了,老夫可以簽下契約,等到民亂平定之后,一定會歸還這筆銀子,如果總督府不還的話,就由老夫個人來還,老夫如果不在人世了,楊家的子子孫孫也會還這筆賬的,直到還完為止”
說話間,楊鶴提起筆來,真的寫了一份還債契約,一份坑害子孫后代的契約。
楊家是書香門第,讀書的本事不錯,賺錢的本事就不行了,生活上不算太富裕,三十萬兩銀子,如果不出意外,怕是要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才能還的清了。
如此人間悲劇,自然不能讓它發生,秦鋒拿過了契約,幾下撕扯的粉碎“大人不必如此,卑職有個辦法,可以弄到更多的銀子,而且是不用歸還那種”
“更多銀子,不用還”
“嗯,不用還”
之前數萬流寇圍攻綏德城,是秦鋒挺身而出,幫助秦商們打敗了流寇,保住了他們的產業,事后還把功勞拱手相讓。
這件事上,秦商們欠了秦鋒一個大人情,如果秦鋒出面的話,多了不敢說,借二三十萬兩銀子肯定不成問題
不過嘛,借銀子始終是下策,弄一個雙贏才是上策
接下來,秦鋒壓低聲音,把自己弄銀子的計劃講述了一遍,聽的楊鶴頻頻點頭,老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
“好,好,真是好辦法,就按你說的辦,老夫全力配合”
“諾”
秦鋒是個行動力極強的人,第二天就離開了榆林城,直奔神木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