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總兵姜讓會抽出這樣一道題,而要想回答這道題目,首發得知道一下薩爾滸之戰的經過。
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稱天命汗,并定都赫圖阿拉。
萬歷四十六年四月,趁著大明王朝內部黨爭激烈,邊防松弛的時機,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出兵,攻占了遼東重鎮撫順、清河等地,大肆殺戮大明百姓。
萬歷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朝廷從全國各地抽調精銳部隊,再加上朝鮮、葉赫兩部的仆從軍,共計十四萬大軍、以及軍馬四萬余匹,由遼東經略楊鎬負責指揮,四路出兵、分進合擊,試圖直搗赫圖阿拉當時女真一方的兵力只有六萬人,不及明軍的一半。
可是努爾哈赤極為狡猾,采取了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利用遼東一帶復雜的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對四路明軍各個擊破,因其主戰場位于后金都城赫圖阿拉附近的薩爾滸地區,故而稱之為薩爾滸之戰
此一戰,明軍死傷十萬以上,戰死各級將領三百余人,糧草、軍械、馬匹損失不計其數,并從此喪失了軍事主動進攻權
戰后,遼東經略楊鎬因罪下獄,斬首示眾。
楊鎬雖然死了,可是十年以來,關于薩爾滸之戰的爭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無數人都在討論過這個話題,發表過各種不同的意見,其中有真知灼見,亦有大話空言。
大明之患,首在遼東,而遼東局勢如此危急,皆從十年之前的薩爾滸之戰始,那一戰,建奴大勝、我軍大敗,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每當談起此世,國人莫有不扼腕嘆息者;此番考試,以此為題,若你二人為當時的遼東經略,統帥十數萬人馬,可有扭轉乾坤、消滅建奴之策
說話間,楊鶴讓人取來了一幅巨大的遼東地圖,山川地勢、城池堡壘,皆是一目了然,而后懸掛在了高臺之上。
秦、雷二人緊盯著地圖,皆是沉思不語。
大約過了一頓飯功夫,雷大鵬自信的上前兩步“啟稟總督大人,末將已經有了答案。”
“哦,試言之”
“諾,以末將之見,薩爾滸之戰,我軍之所以慘敗收場,前遼東經略楊鎬負有不可推卸之責
我軍十四萬人馬,乃是從全國各地抽調而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毫無默契可言,這種情況下,就該好好整頓一番,操練攻殺戰守之術,使兵將們互相熟識,而后才能出征見仗,楊鎬卻不管不顧,不待大軍整頓完畢,就急于發起進攻,此一誤也。
用兵之道,首看天時,天時不利,不可出兵。
楊鎬不懂天時,竟然選擇了二月份出兵,彼時遼東一帶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而我軍將士當中有不少人是從四川、湖廣、閩浙抽調而來,不適應北方寒冷天氣,尚未交戰、凍傷無數,戰力大減,此二誤也。
用兵之道,聚則強、分則弱,此古今不變之法,楊鎬不懂兵法,分兵四路出擊,彼此不能呼應,以至于讓建奴抓住機會、各個擊破,此三誤也。
有此三誤,縱然我軍兵力遠遠多于建奴,亦難逃敗亡的結局”
說完了對薩爾滸之戰兵敗的見解,雷大鵬喘了幾口氣,又開始講述自己的戰術。
“末將若為統帥,首先會整頓各路兵馬,使其互相熟識、上下一心,而后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之時,再行出兵,十四萬人馬全部集中一起,步步為營、緩緩推進,如此一來,不敢說必能戰勝建奴,亦可立于不敗之地”
接下來,雷大鵬手指遼東地圖,講述起了如何進兵、如何駐扎、如何選擇戰場、如何排兵布陣條理清晰,頭頭是道,體現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能。
在場眾人聽完之后,包括總督楊鶴在內,無不暗暗點頭稱贊,雷大鵬果然有大將之才,這一番回答,高分。
接下來,該秦鋒了。
“秦鋒,對于薩爾滸之戰,你又有何看法”
“回總督大人的話,依卑職之見,薩爾滸之戰大敗,前遼東經略楊鎬雖然有責任,卻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故而這戰敗之責,不能完全歸罪于楊鎬”
“嘩”
秦鋒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了一陣大嘩。
要知道,十年以來,世人雖然對薩爾滸之戰爭論頗多,可在批判楊鎬的問題上,卻是出奇的一致,都認為楊鎬剛愎自用、胡亂指揮、急功近利,這才導致了薩爾滸之戰的慘敗,乃是兵敗的第一罪人
現如今,秦鋒卻說楊鎬有苦衷,不能一味責備,難免引來眾人的側目,看向秦鋒的目光,又跟看村口的守村人一樣了,這貨不會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完全是個軍事白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