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了一眾流寇首領之后,楊鶴又將秦鋒召到了近前,準備好好的獎賞一番,可是賞點什么好呢
賜予財物
救濟饑民,安置流寇,全都需要大量的財物,現如今,楊鶴處處精打細算,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可是財政開支依舊很緊張,根本沒法用財物進行獎賞。
提升官職
秦鋒今年才十九歲,已經是白城子守備官了,還統帥著數千精銳之士,僅僅因為舉行了一次閱兵,就對其提拔官職,只怕有人該說閑話了。
不能給財物,又不能升官職,那獎賞點什么好呢
略加思索,楊鶴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秦鋒,你今年十九歲了吧”
“回總督大人的話,正是”
“本督看你束發為髻,想來未曾舉行冠禮”
“未曾”
大明律法規定皇帝、太子、皇子十二歲至十五歲行冠禮,官員、庶民十五歲至二十歲行冠禮。
舉行冠禮,代表著一名男子正式成人了,而冠禮儀式,一般是由親生父親、家族長輩,或者師尊來主持。
秦鋒的父親早逝,家中沒有長輩親屬,也沒有拜過師尊,故而一直沒有舉行冠禮,還梳著少年人的發髻
“呵呵,你已是一軍主將了,即將為國家征戰四方,若不舉行冠禮,實在有些不合規矩,這樣吧,你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三天之后,由本督親自為你主持冠禮”
“多謝總督大人厚愛,卑職感激不盡”
楊鶴和秦鋒亦師亦友,關系親密,前者絕對有資格為后者主持冠禮的。
再說了,由堂堂三邊總督親自主持冠禮,這絕對是一件特別有面子的事情,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呢
三天之后,三邊總督府大堂中,秦鋒的成人冠禮如期舉行。
儀式由總督楊鶴親自主持,老將軍尤世威充當贊者,另有大小文武官員百余人做觀禮,過程極為復雜
第一步,已經齋戒了整整三天的秦鋒,好好洗了個澡,換上一身全新的禮服。
第二步,設下香案,備下祭品,隆重的祭祀了天地、山川、神靈,以及列祖列宗。
第三步,將秦鋒的束發打散,重新挽髻、加簪、著緬。
第四步,由楊鶴親自為之加冠,首加緇布冠,既一種黑色布冠,諭示秦鋒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肩負起成年男子的責任了,比如說娶妻納妾、生兒育女,為家族延續血脈
次加皮弁冠,既一種用鹿皮縫制的皮冠,象征著秦鋒有資格成為一名戰士,可以為國家征戰四方了。
三加爵弁冠,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一種極細的葛布做成,戴上之后,秦鋒就擁有了祭祀宗廟的權力
三次加冠之后,按照規矩,還要給秦鋒起一個表字。
男子成人之后,為了表示尊重,就不便再直呼其名了,需要另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或者表示德行、志向的別名,稱之為表字。
取表字這件事,自然還是由楊鶴負責了。
“來人啊,取文房四寶來”
“諾”
侍從們取來了筆墨紙硯,放在了一張紅木桌案上,而后楊鶴提筆在手、沾滿了墨汁,迅速寫下了一首七律
文武雙全謀略精,殺敗胡虜百萬兵,
北伐欲搗黃龍府,十二金牌意難平,
奸臣陷害莫須有,千古遺恨風波亭,
粉身碎骨亦無悔,來世依舊做漢卿
寫完之后,楊鶴在漢卿二字下面重重的點了兩點,而后頗為感嘆的說道“萬歷三十二年,本督考中進士,而后被朝廷加封為紹興知縣,上任途中,路過杭州,特意前往西湖之溿,祭奠了宋岳鄂王之墓,并做下了這首詩,秦鋒,今日本督將這首詩送給你,并正式為你取字漢卿,希望你以后效仿岳鄂王,驅胡虜、保江山,愛士卒、親百姓,精忠報國、永為漢卿”
說話間,楊鶴將寫好的詩遞給了秦鋒,并在秦鋒的肩膀上重重的拍了兩下,其中大有深意。
秦鋒足智多謀、勇武過人,既有弄銀子的辦法,又有訓練軍隊的本事,堪稱是天下奇才
問題是,天下奇才,往往都桀驁不馴、難以駕馭,這一點在秦鋒身上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