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了,在秦始皇的幾十個兒子當中,扶蘇是最有才干的一個
現在又說,扶蘇的才干不足。
二者豈不互相矛盾
其實并不矛盾,沒錯,在始皇帝的眾多兒子當中,長子扶蘇的確是最有才干的一個,而之所以這樣,不是扶蘇太強了,而是其他皇子們太弱了,從而襯托出了扶蘇的強大
事實上,扶蘇只有中人之姿而已,以其有限的才能,并不足以挽救一個千瘡百孔的龐大帝國
何以見得呢
從兩個方面可以證明這一點。
首先,扶蘇沒有圓滑的政治頭腦,不懂的隱忍之道,否則就不會直言進諫、觸怒秦始皇,結果被派往邊疆駐守,遠離了政治核心,這才導致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
試想了,如果扶蘇有點政治頭腦,處事圓滑一些,一直留在始皇帝身邊,參與軍政大事,還會被別人趁虛而入,篡改遺詔嗎
其次,扶蘇太過迂腐了,偽造的詔書一到,立刻就拔劍自刎了,竟然沒生出一點懷疑之心,沒質疑一下詔書的真假,更沒想辦法進行自救,真是愚不可及
由此可見,扶蘇雖然有些才干,可水平著實不高。
這也解釋了,為何始皇帝身為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卻遲遲沒有立太子,因為始皇帝深深的知道,自己的兒子們都太平庸了,沒有一個能托付大事的。
后來臨死之際,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才矬子里面拔將軍,立下遺詔,讓長子扶蘇繼承皇位,結果還被人篡改了,殺扶蘇,立胡亥,加快了大秦帝國的毀滅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挽救一個千瘡百孔的大帝國呢在這個問題上,秦鋒、李巖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并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治亂世當行仁義,依小弟之見,唯有堯舜禹湯那樣大公無私、愛民如子的圣君,才能夠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非也,治亂世當用重典,依秦某之見,唯有那種殺伐果斷、精通權謀的梟雄,才能撥亂反正,重建太平盛世”
“梟雄者,用權謀,重殺伐,做事毫無原則可言,用此等方法治國,豈不有違圣人之道”
“呵呵,有道是軍人取勝無原則,君主治政無道德,只要能讓國家繁榮昌盛,讓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縱然用一些陰險手段又有何妨呢”
就圣君和梟雄誰能拯救亂世的問題,秦鋒、李巖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結果爭論了一個多時辰,卻是誰也沒能說服誰。
爬了半天的山,又爭論了一個多時辰,二人都感覺有點饑餓了,于是決定先吃飯,吃飽喝足之后,再繼續爭論不遲。
眾人上山時帶有食盒,里面裝有美食、美酒、餐具等物,擺在一塊平整的大青石上,眾人席地而坐,開始吃喝了起來。
“鋒兄,能飲酒否”
“哈哈,嗜酒如命,無酒不歡”
“太好了,小弟亦是嗜酒之人,咱們痛飲幾杯如何”
“好,取酒來”
食盒中有一壇子秋露白,是用上等高粱和秋夜收集的露水為原材料釀制而成的,色純味洌,口感極佳,深受世人的喜愛。
小侍女綠柳取出兩只雕花銀碗,又將酒壇子打開,準備為秦、李二人斟酒,不想被薛瑾瑜搶了過來,親自為二人斟酒,先給表哥李巖倒了一碗,又給秦鋒倒了一碗
“多謝表妹了”
“表兄客氣了,這是小妹份內之事”
“鋒兄,干了”
“好,干了”
李巖端起美酒,看了看薛瑾瑜,又看了看秦鋒,明亮的目光轉動幾下,兩側嘴角微微上翹,而后將碗中美酒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