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問題。
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女真大軍在京畿地區橫沖直撞,為了加強京師防御修補城墻,加寬護城河、打造兵器、征集青壯入伍、囤積糧草銀子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讓本就空虛的國庫變的更加空虛,如今連五萬兩銀子、一千匹綢緞都拿不出來了。
能拿多少呢
戶部官員們翻了半響賬本,拿出了六千兩銀子、二百匹綢緞。
這與皇帝要求的數目相差太遠了,王承恩自然不答應了,又和戶部官員們扯皮了一番,后者無奈之下,咬著后槽牙又添了四千兩銀子、一百匹綢緞,而后就死活不肯再添了。
戶部尚書、左右侍郎更是硬著脖子表示,國庫空虛、實在沒法再添了,如果再催逼的話,三人只能掛印辭官、回家抱孩子去了。
無奈之下,王承恩只能返回宮中,將情況如實稟報,崇禎帝朱由檢聽完之后,不禁滿臉的黑線。
天威軍有七千多人,一萬兩銀子、三百匹絲綢,平均下來一人只有一兩多銀子。
長途跋涉、吃苦受累,第一個來到京城勤王護駕,卻只得這么點賞賜,這未免太說不過去了吧
“王大伴,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銀子了,朕又不好賞賜太薄、寒了將士之心,這可如何是好啊”
“回圣上的話,依老奴之見,可以從內承運庫當中調撥一些財物,犒賞天威軍的將士們,渡過眼前難關”
“從內承運庫調撥財物,這個嘛這個嘛”
就像個人有私房錢一樣,皇帝同樣有自己的小金庫,位于皇宮的西北角上,叫做內承運庫,又叫內宮十二庫,并設有專人負責管理。
至于內承運庫的收入,主要有兩項一是在京畿周圍設置的皇莊、皇店,每年可以盈利四五十萬兩白銀,以及若干實物。
二是南方幾省稅糧折收的金花銀,扣除京師內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的俸祿之后,余下的歸皇帝所有,每年大概五六十萬兩銀子
二者相加,大約一百萬兩銀子,以及若干實物,理論上來說,足夠皇帝的日常開銷了,還能有一些剩余。
大明立國至今二百五十多年了,如果內承運庫年年有剩余的話,加在一起,絕對是一大筆財富了。
問題是,大明朝的皇帝并非個個節儉,能造的亦是不少,尤其是成化、正德、嘉靖、萬歷這幾位,有的修宮殿,有的玩猛獸,有的煉金丹銀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致使內承運庫經常入不敷出,還得想辦法四處摳銀子用。
到朱由檢繼位之時,內承運庫剩余的錢財,只有黃金四萬多兩,白銀六十多萬兩,以及少量實物。
之后西北大旱,調撥了十萬兩銀子用于賑災。
遼西軍餉不足,戶部官員無能為力,又多次從內承運庫調撥金銀補充軍餉。
女真大軍入關,為了加強京師防御,又支出了一大筆財物。
種種因素下,三年多時間下來,崇禎皇帝的小金庫非但沒有增長,反而縮水了一大半,如今再往外掏銀子,自然是心疼的要命了。
可事關京師安危,再是心疼,也得咬牙掏銀子,想到這里,朱由檢開口道“好吧,傳朕口諭,從內承運庫中調撥五萬不,三萬不,兩萬兩銀子,加上戶部的一萬兩和三百匹綢緞,犒賞天威軍將士之用。
王大伴,你親自去辦這件事,告訴將士們,只要奮勇殺敵,保衛京師,待建奴退兵之后,朕一定重重賞賜。
另外嗎,軍中將士大都粗獷,接旨之時,若有失禮之處,不要過于計較了,一切以安撫軍心為主,明白嗎”
“圣上放心,老奴明白了,老奴這就帶人出城,前去安撫一眾將士們”
行禮之后,王承恩出了乾清宮,而后帶著幾名心腹太監和一隊錦衣衛,抬著三萬兩銀子和三百匹綢緞,自德勝門出城,直奔數里外的天威軍大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