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縣位于順天、永平兩府的交界處,此地東通京師、西控永平,北經喜峰口、可以直奔塞外,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而且周圍少丘陵、多平原,對大規模的騎兵作戰極為有利。
因此上,女真各旗旗主、貝勒們商議之后,一致決定將主力大軍駐扎在了豐潤縣境內,占據這個有利的戰略位置
另外嗎,女真大軍雖然占領了豐潤縣城,可主力人馬卻駐扎在了城外,中軍大帳也設在了城外的一座高崗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受城墻束縛,大隊人馬隨時可以拔營起寨,以最快速度撲向下一個進攻目標
上午時分,黃幔圍成的中軍大帳內,一場軍事會議正在舉行中。
端坐在主位上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天聰汗皇太極,今年三十八歲,身材魁梧、臉型方正,雙眉舒朗、目光敏銳,一舉一動之間,都透露出上位者獨有的威嚴感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阿巴泰、阿拜、湯古代等一眾旗主、貝勒分坐在大帳兩側,人人頂盔貫甲、全身戎裝
另有四人,站在中軍大帳的角落里,他們分別是李永芳、范文程、寧完我,鮑承先。
李永芳自不必說,那是老牌的漢奸了。
范文程,字憲斗,遼東人氏,北宋名相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天資聰慧、喜好讀書,十八歲考中秀才,后來多次參加鄉試,皆不中,于是對大明朝廷生出了怨念,認為自己明珠蒙塵、懷才不遇。
萬歷四十六年,女真大軍攻克重鎮撫順,范文程和其兄范文寀一起主動投降,并靠著名臣后代的身份,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青睞,視為謀臣,加封官職。
寧完我,字公甫,遼陽人氏,草民出身,學問淵博,遇事敢言,后因仕途不順,主動投降后金。
鮑承先,山西應縣人氏,出身將門,世襲武職,萬歷年間升為副將,鎮守沈陽城,后因兵敗被俘,投降后金。
四個投降的漢人,為何站在中軍大帳內呢
說來話長。
皇太極是個極有謀略的君主,知道如果自己只是稱雄遼東,重用女真人就足夠了,可若想入主中原、一統天下,那就必須大量使用漢人中的人才,幫助自己治國理政,更要推行以漢治漢的政策
因此上,自從登上汗位之后,皇太極不顧許多女真貴族的反對,從投降的漢人當中選拔了大量人才委以官職,李永芳、范文程、寧完我、鮑承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授予高官厚祿,還準許四人參加重要的軍政會議,算是進入了決策層。
不過嘛,在后金汗國內部,女真為尊、漢人為卑的風氣依舊十分濃重,因此四人雖然被準許參加軍政會議,卻沒有坐下的資格,只能站在角落當中,而且不能主動說話,只能被動的等待問話。
除了以上眾人,大帳內還有兩個人,正是剛剛打了敗仗,狼狽逃回來的阿敏、愛爾禮父子,后者雙膝跪地,前者躬身彎腰,一起向坐在主位上的皇太極請罪。
“本貝勒無能,進攻京師失敗,還折損了不少人馬,請大汗責罰”
“欸,漢人有句話說的好,勝敗乃兵家常事,鑲藍旗這次只是小受挫折罷了,阿敏哥哥不必過于介懷了”
“兵敗者、必受罰,這可是咱們女真人的鐵律,還請大汗責罰”
“哈哈,律法再鐵,不及兄弟情深,阿敏哥哥不必自責了,快坐到本汗身邊來來人啊,取美酒來,為二貝勒父子壓驚”
阿敏原以為著,自己這次打了敗仗,肯定要受到懲罰的,不僅要被臭罵一頓,還得削減幾牛錄兵馬
萬沒想到,皇太極不僅沒削減自己的兵馬,甚至連一句難聽的話都沒說,還讓自己坐在主位旁邊,擺酒壓驚、好言安慰,這是什么情況
難道說,自己之前猜錯了,皇太極并不想收拾自己
阿敏猜錯了嗎
的確猜錯了,其實皇太極并不是想收拾他,而是要置他于死地
皇太極為何要這樣做呢
這事得從四年之前說起了。
四年之前,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兵敗,并被明軍的紅衣大炮轟成了重傷,后因傷勢太重、火毒發作身亡,而在臨死之前,并沒有留下遺詔、遺言,明確的指定繼承人。
于是乎,為了爭奪汗位,各旗的旗主、貝勒發生了激烈沖突,差一點刀兵相向,其中又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爭奪的最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