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市場上,
明明都是同一個大藝術家在差不多的繪畫時期內創作的畫,尺寸也相仿,按道理來說,出售的價格應該也都差不多才對。
事實上,很違反直覺的是,這些不同的單張作品間,常常會有幾百萬美元乃至更多的差價。
造成這種波動的原因,扣除創作歷史背景、公眾眼里的知名度和參展履歷的不同。
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藝術家的創作狀態。
有些的畫面發揮不佳,是藝術家在嘗試他們所不熟悉的新畫法,或者手腕關節炎偶爾發作這類職業病的客觀緣故。
還有些則是他們真的沒想好好畫。
即使在畢加索四五十歲左右的年紀,美術風格已經很成熟了,甚至已經是當時國際上最著名的大畫家。
但還是能輕易找出一些畫的很差的作品。
顧為經自認為這些畫的用筆水平,可能都沒比現在的他要強多少。
那種明顯看上去就是敷衍的不得了的作品,他推測,搞不好就是偶爾缺錢手頭緊,隨便畫完仍給畫商的。
都是畢加索簽名的畫,
是最糟糕的那類作品,普通的作品,精品之作,還是戰爭與和平這類超級名畫。
他們最后帶給收藏家的觀感差別,也許比郭德綱和劉亦菲在人眼前的距離區別還大。
價格區間能從低的一萬來美元到高的兩億多美元往上,隨便就差出兩萬多倍去。
通常情況下,
在四十年代,閉著眼睛隨便買買畢加索的作品,半個世紀后脫手出售,平均收益率可以在百分之一萬以上,幾乎張張都翻了百倍。
可要是眼光格外的差,運氣再糟糕一點,單單買了畢加索比較“雷”的畫。
那漲的就很少了,
算上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搞不好還會賠。
這種事情在文藝界,無論是書法、繪畫和文學創作領域都挺常見的。
清初的畫家類似八大山人什么的清高藝術家,有位高權重的達官貴人來求畫求字,若是他覺得對方是土老帽,又推脫不了,就會故意畫的很糟糕。
這些作品,都無法體現出創作者原本應有的水平。
而反過來,
那些能讓藝術家完成后發出“媽的牛逼能搞出這個,老子真是他媽的天才,屌爆了,此生無憾”這類感慨的作品。
則又要比他原本正常應有的水平高出很多。
菲茨杰拉德早年搞了半輩子二流劇本,晚年又寫了無數爛劇,只是因為憋出一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從此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連一向覺得美國佬全是泥腿子土老帽的老歐洲文壇也對此大加贊嘆,地位直逼馬克吐溫。
畫畫也類似,
在繪畫領域,一輩子只畫出一張名畫的畫家,從此享有極高地位的畫家,也有不少。
這張繆斯女神的賜福小蠟燭技能卡片在被開出來后,
顧為經發現,系統便自動在虛擬面板上的百藝樹旁邊,顯示出了一個未點燃的蠟燭的標志。
顧為經嘗試著點擊了一下這個小蠟燭。
于是,
蠟燭圖標側方像是樹狀圖一般,延伸出了很多的分支,每個分支后方都有一個加號
繪畫技法
素描技法v4職業畫家一階23675000
中國畫技法v4職業畫家一階115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