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焚尸爐火化者
“焚尸爐。”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反而讓觀眾只感受到了刻骨的寒意。
助理看到博格斯教授的艾米,腦海中第一個聯想到的藝術家是畢加索。
黑色幽默的是。
女藝術家看到偵探貓的這張畫,腦海中想到的關鍵詞,居然同樣也是畢加索的作品。
畢加索早期生涯作品常常和“藍顏料”這個要素綁定在一起。
大海一樣憂郁的藍色,是這位立體大師最常用的主題色。
年輕時一位經常和他一起嫖妓的畫家朋友,在一家藍色裝潢的酒吧里,忽然掏出了左輪手槍。
先在女友頭上來了一槍,然后又在自己頭上來了一槍。
自殺時準備不打招呼就拉著女友一起死,當然是個人渣不假。
但摯友的離世,抑郁同樣傳染了畢加索的繪畫風格。
這場悲劇給畢加索的心靈重重的一擊。他開始認為,藍色是一種憂傷的通向地獄的顏色。
恰好這種顏色在埃及傳統中代表著地獄,象征著死亡。
所以從那開始,畢加索就經常用苦澀的藍顏料填充滿自己的畫布,綁定著各種給人以心靈壓力的主題。
它形成了藝術史上非常著名的“藍色風情時期”,這段畢同學的創作經歷,也會被學界稱之為“藍色憂郁時期”或者“藍色悲傷時期”。
偵探貓油畫刀下燃燒著的鎘橙色,恰如畢加索筆下大海一般憂郁而哀傷的藍色。
畫稿上燃燒的火焰,配上艾米焦黑的尾巴。
不僅完全無法給觀眾心靈中傳導出任何的光明與熱量,反而冷的如站在漫天的大雪中,被悲傷所沁透。
耳畔的哭聲,應和著每個人的低沉的心情。
托尼已經不是在哭了,他簡直是在像憤怒的貓咪一樣嚎叫。
成年人的社會,即使是痛哭也是壓抑的。
托尼則是一種小孩子式的痛哭,野獸性質的哭。
無所顧忌歇斯底里的哭聲宛若一頂粗聲粗氣的擴音喇叭,哇哇的在會客廳里回蕩。
良好的家庭環境,傭人環繞的物質生活,再加上自閉癥的影響。
讓托尼在四十一歲的年紀,依然被呵護的像是個小孩子一樣。
情商欠費如博格斯教授,在托尼面前提起艾米的時候,也只會用一個大家都懂的眼神,代替艾米已經死去了這個事實。
誰會忍心將血淋淋的殘酷事實,硬生生的撕扯給這個小孩子來看呢
偵探貓確這么做了。
她不光這么做了,還td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畫了一幅艾米在爐子里被燒成焦炭的畫稿出來。
偵探貓畫的越好,刺激托尼就刺激的越深。
托尼正用指尖像是只用爪子抓黑板的貓咪一樣抓撓著電視機昂貴的顯示屏,指尖和屏幕摩擦,發出吱吱的刺耳聲音。
女藝術家并不懷疑。
如果電視機里的真是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焰的話,托尼也會毫不在乎地撲上去,把他的貓從烈焰中抱出來。
安雅再佩服偵探貓的畫技,此時心中也涌上一絲對這位畫家的憤怒情緒。
那個偵探貓,她難道沒有心,不會心痛么
女藝術家都在心中,把偵探貓當成了和畢加索一樣的人,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有性格缺陷的人渣。
“這家伙搞不好有反社會人格。”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