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可以提攜你,又幾乎不和在場的任何參會嘉賓產生直接的利益競爭關系的大師。
這可就真徹底成香餑餑老神仙了。
布朗爵士能用合同敲打曹軒的前提條件是,他覺得對方內心深處還是想重新提筆賺錢,成為藝術領袖的。
要是一個真的已經無欲無求的曹老。
到了這個位置。
布朗爵士也只能把他恭恭敬敬的擺在祭臺上,早晚三柱香,祈禱人家過人家的神仙逍遙日子,千萬別來妨礙自己。
他已經徹底無敵了。
但安娜不一樣了。
馬克吐溫說,在他那個時代的美國,年輕漂亮的女性幾乎是純粹用來欣賞花瓶的代名詞。
越年輕,越漂亮。
這在人們的心中越是和“不專業”畫上等號。
職場的性別歧視至今仍然存在,這是客觀事實,而且某些情況下藝術學者行業和老中醫行業有很強的共通性。
他們不歧視年輕女性。
他們平等的歧視所有年輕人。
如果在大眾視野里。
一位學者,無論男女,青春、漂亮與專業性三者加起來總和共占一百分的話。
那么伊蓮娜小姐這樣的情況。
專業性大概是負數了。
就差在額頭上貼一個“我是白癡,我什么都不懂”的綁帶了。
聽上去有點何不食肉糜的造作,但漂亮的外表在很多情況下,會帶來更多的行業資源和關注度的同時,也同樣會帶來困擾。
安娜會用變聲器,以樹懶先生的虛擬身份創作一個匿名播客,她在油畫雜志社任編輯的年代,署名簡寫是中性的而非全名。
就是因為這樣的困擾。
再說。
退一萬步說。
就算在場的每個人都知道她是真的才華橫溢,學富五車。
那又怎么樣
今天是什么樣的大師云集的場合,若是沒有伊蓮娜這個名字,她能算老幾
安娜又憑什么能夠大刺刺的享受“行業內最為杰出的女性代表”這個稱呼
不提里森畫廊的女創始人,以及目前在女藝術家中身價歷史前三的ceciy
on,就坐在她的身邊。
就算布朗爵士把這個稱呼放在后排的唐寧的身上。
都要比安娜更有資格。
大家就當是給那位曹老神仙的關門弟子的面子好了,也捏著鼻子認了,不會產生太大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