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繪畫過程,他的主觀創作欲望可以介入在其間。
從而有了他開啟傳奇級畫刀畫技能時,那種信馬由韁的恣意自由感。
這意味著,他的創作空間更大。
即使沒有水彩版塊的拓展,單純是門采爾的素描技法,顧為經現在技能的適用范圍也比以前要大的多。
“或許使用技能時,被恒定固化在樸實之作的限制,已經消失掉了”
顧為經心中一跳。
他體味著剛剛繪畫時的感覺,想到了一個讓他驚喜的猜測。
顧為經把目光落回工作板上。
他倒是頗為好奇,眼前這幅天幕圖,一大半是用v3半專業的水平畫出來的,剩下的四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是用v4職業一階畫出來。
最后還有寥寥兩筆,也是最關鍵的兩筆,是用可能高達v9的大師三階技法抹出來的。
這種天差地別的三者技法在一張畫上結合到一起。
系統會給予什么樣的綜合評價
v3還是v9
類似有兩個技法水平差距蠻多的畫家,創作同一張作品的情況,當然不常見。
也沒有太過稀罕。
一者是兩位及多位藝術家搞聯合創作,辦創意藝術展,以及大型壁畫。
列賓美院至今常年對外承接東正教壁畫項目。
有很長一段時間,東夏江南的一些老板特喜歡在酒店墻面上搞這些東西。
一般七八百萬就可以起接。
根據篇目,墻面尺寸高矮,是否是穹頂畫。
預算可以到三四千萬乃至上億不等。
這年頭大型穹頂彩繪很少會像中世紀文藝復興那個年代,就一個畫家吭哧哧畫個十年了。
超大型作品基本上都是派一個大型畫家團隊過來。
由多人合作,每人完成一部分工作。
少的十幾個人,多的上百個人恨不得把一個學院的師生全部打包派過去的都有。
大型壁畫以外。
另外一類偏向灰色領域,卻也是美術史“光榮傳統”的一部分,就是師生畫了。
老師、師兄高價承接了給富商畫肖像的工作,當著人家的面,打了個稿子上了底色后。
生病、事務繁忙,或者干脆就是“哼,老子要和妹子出去玩,不想畫了”,丟給弟子畫完,簽上名字收尾款。
反過來。
年輕畫家參加個美術展,繪畫沙龍,對自己的畫技沒有自信,把作品交給長輩“潤色”一番。
這種慣例,都通行了上千年了。
講道理,愿意各畫一半的都屬于很良心的行為。
提香進入畫室的時候,就盡替師兄喬爾喬內,和老師喬凡尼代筆畫畫了。
當年的富商要知道,自己花了好幾十枚金幣,小心捧回去的家族肖像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孩子代表畫的,肯定一口老血直接噴出來,高喊rn退錢
但如果是今天。
誰要能找到準確讓人信服的證明材料,哪張作品是提香喬爾喬內共同創作的,那一定是個天文數字般的價錢。
藝術品價格,就是這般奇妙的變幻莫測。
顧為經丟了個鑒定術在畫紙上,打開面板瞅了一眼。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系統面板上對這幅畫的評定既不是超牛逼的半專業,也不是殘次品的v9,而是
作品天幕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