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勝子轉學過來,也轉學了快一百天了。
普通人應該早已經融入校園生活,融入的很好了,可勝子一方面和顧為經在閱覽室里耳鬢廝磨,任他予取予求。
另一方面她在學校里一個其他朋友基本上都沒有交到。
大多數同學都打心底覺得,這個大畫家的女兒是一朵高冷難以接近的雪絨花,莫娜、蔻蔻在學校里都有不少的追求者和擁躉。
但那些情場浪子花叢高手們。
甚至連直視著酒井小姐的眸子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可見一般。
“要懂得珍惜,惜福,知道嘛,小朋友。當年高中里追我的男生,可比你受苦頭多了。呵,至今我都有些回味,當年扇他們耳光時的手感。”
酒井太太白了顧為經一眼,摸了摸他的頭發。
場地里的網球賽
酒井太太沒有一絲一毫的擔心。
笑話。
她女兒是什么人。
難道只會打任天堂的明星大亂斗么
勝子在京都的兒童網球訓練教室里,接下伊達公子注的上旋發球的時候,對面那小姑娘,連網球是什么,都未必知道呢。
注網壇不老傳奇,九十年代時的日本一姐,曾三次復出,最高排名世界第四。退役后專職從事青少年高端網球體育教育工作。
茶會、沙龍,華爾茲舞會
這些上流女性專屬的社交已經是上個時代的事情了。
現在縱然是慢節奏的文藝圈,也沒誰再把日子過的跟追憶似水年華的一樣。
這年頭再說女孩子就該做些安安靜靜彈個鋼琴這類的活動。
可是會讓經紀人心臟停跳,被娛樂記者抓著三言兩語,按著頭狂噴大男子主義的危險發言。
千禧年以后。
藝術家,演員,名流公眾人物,掌握一門職業水平的運動技巧,才是最新的時髦。
尤其是女孩子。
不僅可以在公眾的語境下,用運動特有的力量感為她們爭取到強大、獨立,身體美的人設。
吸引吸引粉絲。
將來靠運動搞搞社交維系一下人脈,每年參加參加各種名人慈善賽,也是相當好的事情。
金發阿姨經常就會和歐洲女畫家們一起踢一下球。
酒井大叔都圓成球了,也還是避免不了,被老婆大人逼的偶爾去和各個畫廊主,企業大亨們打打高爾夫,拉拉關系。
一起伱來我往打球所培養出來的人脈可比酒桌上掛著假笑,虛飄飄的塑料姐妹情靠譜的多。
運動是社交生活的一張很好用的名片。
高爾夫什么的有點不接地氣,“從小擅長打高爾夫”這話在報紙上讀起來總聽起來有點傲慢。
而且太老成了。
媒體印象里總和穿著oo衫叼著雪茄的老頭子掛鉤,無法發揮出勝子的外貌優勢,對場地的要求也高。
打網球就很不錯。
夠青春,也有門檻。
在公眾名流中的流行程度其實不比高爾夫要低。
而且兼具速度和優雅感。
那些行云流水的對攻,那些凝固了力量和肢體美感的瞬間,緊張感和松馳感交相呼應酒井太太認為,這便是古希臘美學里形容藝術作品里所追求的“對立式平衡”在運動場上的體現。
很多網球球員都極愛藝術,大威廉姆斯、歐佩爾卡和沃爾夫這些名將都是參觀各種藝術展的常客。
而很多藝術家都喜歡在閑暇時打打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