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中有氣,可又有些迷茫,心里都憋著一股氣,不知說話間就都在了幾分沖勁兒。
棋盤兩側分別對應著足足七層高巴洛克式樣的滬上地標性建筑先施大樓,和已經封頂正在準備開業的永安百貨大樓。
還是旁邊穿著翻領旗袍的女人緊緊的拉著男人的胳膊,用滬地女子特有的精巧,不停的細聲細氣的講著“有言話好講嗰”,才把逐漸升溫的鬧劇,平息了下去。
眼瞅著小鬼子在狼子野心下步步緊逼。
滬上的壞,也是東夏人的滬上,也是本鄉本土人的母親。
什么叫社會各界應該婉為勸說,
一來二去,
人們就吵了起來。
可畢竟是自家的事情。
“出門沒看黃歷,真掃興。”
后來在光緒三十四年的時候,建了東夏最早的一批有軌電車站,路面上黝黑結實的鐵藜木軌道縱橫交錯,像是棋盤。
誰不會像是寶貝疙瘩一樣,牢牢的用熱血捂在心間
這里正是整個舊日上海最是繁華忙碌的所在。
或許有不少老人暗地里罵罵煙視媚行,不知檢點。
無論那是松花江,還是黃浦江。
他松了松脖子上的領帶,伸出手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然后從懷中拿出了一只天梭牌追針懷表,看了眼時間,這才抬頭問道。
報紙上也三天兩頭,常常有些國難當頭,還天天燈紅酒綠的搞小姐評美比賽,不像個樣子的時評社論。
但滬上的姑娘,也都是自家閨女,哪里論得日本癟三跑來欺負呢
連堂堂的喜劇巨星的卻潑林注,幾個月特地攜妻子來滬上,到百樂門拜訪,不也得只有在那里豎大拇指的份兒么
注即cha,卓別林。根據粵語發音,民國早期有些上海報紙將其譯為此。
退一萬步說。
聲聲入耳。
小孩子卻神似平和安寧的盯著畫板,手中寸許長的炭筆勾勾畫畫,對外界的繁雜之聲,充耳不聞。
幾歲大的小孩子的臉上,帶著幾十歲老僧般的寧靜。
似乎已經入定了。
這便是滬上人人稱奇的神童曹軒。
他們可早就聽說了這位畫壇大家關門弟子的威風。
去年恰逢江南水災,文藝屆人士齊聚南方,在新吳組建籌款委員會,義演,義賣,大師云集。
共籌得法幣二十七萬余元,物資無算。
同時。
南派畫宗掌門新收不久的關門弟子曹軒,也徹底出了大名。
大公報的娛樂版刊登了一張在籌款會場記者所拍到的照片,并配文為「北余南曹,南畫北腔,一時瑜亮,天下奇景」。
“北余南曹、南畫北腔”這個說法,一時間,便被文人傳為天下奇談。
北余南曹中的“北余”指的是同光十三絕中的老生三鼎甲中的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的親孫子,戲曲大宗師譚鑫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所收的弟子余叔巖。
能讓當時的伶界大王,天下第一角兒譚鑫培在七十歲高齡,又忍不住動念收了一位徒弟,自然不會是什么普通人。
余叔巖從小就是京劇界極富盛名的大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