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嘛。
這都不是什么大事,文藝獎項都這樣,都是個人情感決定獎項歸屬。
所謂“客觀”根本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名題。
任何評委都不可能是沒有主觀傾向的。
包括宣稱“不被情感所左右,絕對中立,絕對客觀”的評委,這種宣稱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態度。
允許藝術雜志的編輯瘋狂的迷戀畢加索。
憑什么不允許人家編輯小姐喜歡偵探貓
在傳統老歐洲,大家投票的時候,可能還要藏著掖著,搞避嫌的那一套,但北美新大陸反而更喜歡直來直往的率真性格。
我喜歡她,就是喜歡她。
所以我要把獎頒給她。
網友會覺得你很加分,很rea。
風險與機遇并存,就像他所說的,奧斯本完全相信伊連娜小姐有足夠的勇氣,也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好這一切。
他跑過來邀請安娜,除了是應付董事會的任務,內心深處未嘗就沒有替安娜考量的因素在里面。
對方剛當上了油畫的總編,正是被人質疑能力的時候。
他相信安娜足夠強,所以多多的曝光,怎么想,都對她沒有任何的壞處。
出版社,他、偵探貓、安娜,四方四贏的局面。
想想都贏麻了。
這件事唯一利益受損的就是吉娜和維爾萊茵。
但安娜在乎這個
替出版社從維爾萊茵手里搶走對方心心念念的小王子合同的時候,她可強勢極了,一點都沒見手軟。
安娜端端正正坐在輪椅上,微微搖搖頭。
她沒對奧斯本解釋,她拒絕了對方善意的邀請的原因她不能這么做,因為,她自己就是偵探貓的經紀人。
這是個底線問題。
推薦人、贊助人和畫家是一種關系。
經紀人和畫家又是進入到了另一種維度層面的關系。
理論上,她們是職業生涯里最親密的伙伴,關系最親切的利益共同體。
沒準嗯,考慮到歐美的離婚率,再考慮到藝術界可能是這個基礎上再乘個很大的數。
用不著沒準。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一位西方知名藝術家和他的經紀人的平均合作年限,是會顯著的長于一位藝術家和他老婆的婚姻持續年限的。
不恰當的比喻畫家和助理可以是一夜情,不合適就換,畫家和經紀人卻是鄭重的婚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