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總是要殺boss的,太子爺也得有跳梁小丑墊戲的。
以前康熙朝年羹堯這么心高氣傲的人,跟十四阿哥出征打仗的時候,做為漢臣,還得適當的提些不大不小的錯誤意見。
讓人家名義上的大軍主帥,大將軍王十四阿哥點化批評一下。
最后方好去演些君臣相親相愛,史家稱道的戲碼。
劇情得有轉折。
以配角的幡然悔悟,襯托主角的高大英明的形象,才能算是集齊了一出豐滿的好戲的所有元素。
別看仰光地方偏。
在這里耕耘多年,能從眾人中混出頭的阮理事,他自認是非常具有政治智慧的。
苗昂溫還是一名高中生,在十八歲的年紀。
短短半年的時間,就搖身一變。
化身成了國家最高級別美術協會的正式成員,更何況,明年還要安排他去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那才是重頭戲里的重頭戲。
這種事情,要是入會討論上,沒有產生任何爭議。
其樂融融,大家全都一致舉雙手雙腳熱烈贊成,高乎驚世奇才,畢加索在世。
還是太過離譜了一些。
就算真是老畢這種從小牛到大的超級神童從棺材板里跳起來了。
也不太做的到。
老畢最多是十七歲時名滿巴塞羅那,并因此被皇家藝術學院特招。
但當他成為西班亞皇家藝術協會的正式會員的時候,兩字之差,已經是很多很多年打磨之后的事情了。
不說,阮理事有沒有這樣的權力手腕推動出這樣的結果。
就算他有。
這種會議紀要是要留檔,還有攝制團隊在旁邊。
實在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也不能真把看電視的觀眾們,全當傻子騙吧?
普通觀眾已經不愛看金光閃閃的富二代公子哥,一路腳踏七彩祥云,直接飛上云端的戲碼了。
他們喜歡的是平民英雄。
是跌宕起伏,保受質疑,撕開規矩,打怪升級的劇情戲。
這樣才能讓他們獲得足夠的代入感。
所以,適當的反對聲音是必要的。
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這樣的聲音都會讓他們覺得,那是被打壓的自己,讓他們進入苗昂溫的“身體”,在在一個立場下,一起同仇敵愾起來。
所以這場沖突。
完完全全是阮理事長,此前就已經安排好的——那種舞臺上經過事先排練,編寫過的正反派的對話。
似乎激烈,又絕對可控。
似乎把民眾最為津津樂道的藝術行業內部的人脈交易,權利媾和的灰色地帶揭露出了一角,非常符合大眾想象。
又并不太過分。
順便還把美協高層中,對于苗昂溫最終入會的這個決定有意見的那些同事,心中的反對情緒,一并通過這種對抗有節奏的引導抒發了出來,再一并消減。
簡直非常完美。
他在心中得意的無聲笑笑,看了會議室后方空地上操控著攝影機的節目組團隊。
阮理事覺得自己就算不當畫家,跑去當個導演。
搞不好也照樣能混進國家協會,被送去威尼斯電影節參個展啥的。
他心中浮想聯翩。
阮理事臉上的表情,卻一絲半毫都沒有顯露出來。
他正義凜然的盯著會議桌邊的反對者,灼灼的目光像是兩道明亮的探照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