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性審核會初步淘汰掉那些畫的太差的,不知所云的,和雙年展的主題“人間喧囂”明顯不相符的畫作。
它是篩選掉濫竽充數作品和想要撞大運的畫家數量最多的一環。
簡單來說。
如果你寄給組委會一坨可疑的排泄物,通常情況下,你會在第一輪被篩選掉。
如果你寄給組委會一張白紙,你則會在第二輪被拒掉。
倒也不是說。
這些東西一定就沒有可能出現在藝術展上。
新聞報道里,似乎觀眾們經常能在一些國外藝術展、博物館里看到空白的紙張。
達達藝術,極簡藝術領域里,創作者搞張白紙裱起來展出,都不是新鮮事。
算快被玩壞了的行為。
某些特定情況下,在展覽上看到排泄物,乃至發現更加離譜到大家誰也看不懂的東西也不稀奇。
曾經捷克有場先鋒藝術展覽,有人在里面的角落上吊了。
展館里冷氣開的很足,展區中的裝置藝術品又都設計的千奇百怪的。
所以。
直到四天半以后,尸體實在腐爛的味的厲害,巡邏的保安才忽然靈光一現的意識到,“淦,我了個大操,這玩意原來不是展品啊啊啊!!!”發出一聲尖銳的爆鳴后,哆嗦著手報警了事。
非常黑色幽默。
但這種情況一般會多以出現在實驗藝術展,先鋒藝術展,這些受眾面相對小眾也相對更加激進的展覽上為主。
新加坡雙年展這類政府舉辦的城市雙年展,大體上還是會它希望能成為一張國際游客的旅游名片。
能夠被當作城市文化的風向標。
既然是風向標,那么作品就要正大堂皇、就要四平八穩,思想上以東西方藝術跨文化對話方向為主。
這些年的歷任策展人都是這個方向的。
但每一屆根據策展人的不同,所偏愛的藝術方向會有輕微的不同。
幾年前新加坡邀請的日本森美術館的館長,著名的南條史生先生在做獅城國際策展人。
對方挑選入選的作品時的標準會更加側重于后現代主義類別,更加喜歡看到作品創作中對社會的影射,對時代的思考。
而這一屆換成了泰勒美術館的唐克斯館長來做策展人。
比起南條先生,國際上一般認為,唐克斯的審美口味就會更加偏向古典一些。
評價藝術品時,注重的重心也會放在作品本身的色彩或者造型方面。
因此。
相比于往屆。
本次的雙年展,不出意外的情況下,裝置藝術、造型藝術的展區會有所縮減。
純粹的繪畫類作品會變多,同時對畫家技法層面色彩、線條以及結構的繪畫硬功底的要求,也會相應的提高,變得更為挑剔。
官網上放出來組委會的評委專家組的構成名單,也能看出來這一點。
從事職業范圍的廣度被縮小了,而繪畫類的專業度被拔高了。
投票評委里。
少了很多作家,知名導演,記者的身影。
多以純粹的畫家與藝術評論家為主。
這種情況下。
你想要搞那些標新立意,欣賞門檻比較高的藝術門類,就最少得是可以走特邀參展渠道的知名藝術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