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忙的好不好。
要是全被喊過來了,結果顧為經竹籃打水一場空,屁獎項都沒獲到,那么就尷尬了不是?
“一切都照舊。”曹老吩咐道。
老楊長舒一口氣:“原來,老爺子您料事如神,已經認定了顧小哥能穩穩的獲獎了。”
他心中以為,在崔小明創意構思更加巧妙,融合畫的畫法本身還帶著原創屬性的作品面前,按組委會的評獎標準來看,顧為經獲獎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不過。
老爺子一定比他站的高,看的遠。
既然曹老說了一切照舊,那大概率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兩張畫放在一起獲獎的概率是3,7開吧,崔小明占一個‘奇’字,在雙年展這種走馬觀畫的場合,占七成。顧為經則占一個‘情’字,但畫面內容上不夠出奇,不夠討評委的喜,所以占三成。考慮到崔小明走的是特邀渠道,那么就應該是28開。”
曹軒點點頭,又搖搖頭回答道。
老楊的判斷有著普遍性。
不僅是他直覺準,而是因為他這種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水平,放到評委里,也有普遍性。
千萬別以為大型藝術節的評委團就一定水平會有多高。
只能說評委團里一定有水平很高的藝術家們存在,但具體有幾個就好說了,通常只能占一小部分。
專家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有些藝術節的大評審團,一屆一百人來人甚至幾百人,每屆還都要輪換,天底下哪里找那么多幾百上千的頂級大咖來啊。
就算找到了,人家也未必有功夫跑來啊。
早年奧斯卡這種的,年年都有傳聞說,學會的會員沒功夫投票,讓自家保姆隨便填獲獎名單玩的。
而中國臺灣的金馬獎,因為曾經飽受暗箱操作的公信力質疑。
所以它很可能全世界范圍內,唯一一個內部討論會全程公開錄像,每位評委發言都要留檔的文藝界獎項。
這下大家都不罵它搞內幕了。
改罵它的水平問題了。
看那些公布的評委發言,很多人一腦門子問號,這都啥人啊,就這鑒賞水平,能做評委么,沒那水平!先把藝術理念搞懂好不好。
繼續被媒體罵的狗血淋頭。
崔小明的畫,大多數評委都能講出哪里好,寫評審詞也好些。
顧為經的畫,大多數評委都能感受出他好。
一討論,卻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
頂多就像老楊這樣,吭哧出兩句“看著亮堂些,燦爛一些”,私下里說說沒啥的,你在藝術節學者討論時這么說,是會被人笑話的。
就這點感覺好和講出好的差別。
顧為經更容易賣上高價。
崔小明更容易獲獎,當然,獲獎了自然比沒獲獎,價格要高。
更何況,畫法上崔小明的畫法是原創的,顧為經的畫法是基于郎世寧。
還有宣傳資源的差別。
此間種種加起來,二八開已經是保守了。
說句九一開,都毫不為過。
“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能說那番話,顧為經了不起,能畫出這幅畫,顧小子也了不起。”
曹老并不看老楊,目光一直落在桌面上。
“所以獲獎或者不獲獎,已經不重要了。”
“我記得小寧在前段時間,在《油畫》那個采訪里說,人老就容易說話不算話?”曹老似乎是問老楊,又似乎是問自己。
老楊沒敢搭話,在門口裝作小透明。
“小寧畢竟是了解我的,她說的對,人老了,就容易說話不算數。”
“在這張畫擺在我的面前的那一刻,他獲獎了,他是我的學生,他沒獲獎,他也是我的學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