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來源不是一篇論壇帖子。
原文是一篇刊載在“art-reaserch”網站上的論文,被發布者轉載到了討論區里。
“art-reaserch”是專攻藝術方向的論文預印刷、預出版平臺,類似計算機、物理學領域里的“arxiv”。
它優點在于高效。
隨寫隨發。
這種平臺發表論文沒有任何門檻,沒有編輯卡審核,也不需要經過任何的同行評議。
缺點也正是沒有門檻,誰人都能在上面發論文,所以文章水平自然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造假泛濫。
在很多研究者心中,論文預印網站除了進行學術討論之外,它還有另外一大作用,搶“idea”——確立科研發現的優先權,為所發布的成果打上時間戳。
顧為經在寫作這篇論文的時候,就和酒井勝子發生過爭論。
酒井勝子提議,反正只是推測。
他們與其推測《雷雨天的老教堂》是莫奈書信集里,曾被提過一句的無名畫室的女主人“卡拉”。
不如干脆把這幅畫直接安到莫奈的妻子“卡美爾”的身上。
卡美爾和卡洛爾兩個人名字的拼寫方式很相似。
1870年代后期,莫奈和她的家人曾多次到過亞洲,既然去過東京,偶爾度假時去到當時英國重要的殖民地樞紐仰光,也是很有可能的。
恰恰好。
卡美爾的頭發,也是顏色淺紅的那種。
反正是隨便刮彩票,一張表面面額是50萬,一張表面面額是500萬。
自然要去掛中獎面額最大,最有名的那張。
商人施里曼從土里抱出第一個陶罐開始,就嚷嚷著在報上刊登自己找到了特洛伊。
是他把特洛伊之戰的大木馬從地上刨出來了么?
不。
是因為他一直在找特洛伊,反正沒人知道這座古城的來歷,那肯定就要找一個最能吸引世界目光的名字,蓋上去。
顧為經拒絕了酒井勝子的建議。
而他不去提這個觀點,那么自然別怪會有人站出來搶。
6月1日《亞洲藝術》期刊剛剛刊載了有關被遺忘的卡洛爾的論文。
才剛剛月末,就開始有新的論文被寫出來了。
這點時間寫正式的論文肯定來不及,在預印刷網站上簡單寫個稿子,占個“觀點第一人”的位置,倒沒啥難度。
「卡美爾,被蓄意侵吞的繆斯。」
「長期以來,藝術界都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行業,女性,尤其是女性藝術家在其中所起到作用,始終被社會所忽視……我們都知道不乏有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姍姍來遲的正式承認藝術系女子學院“身份”的名牌大學……甚至包括了劍橋這樣的名校……」
「那是1970年代,而非1870年代。人類都已經登上了月球,女性卻不能擁有一張藝術學位的畢業證書……阿姆斯特朗說,這是我的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那么,請問,女性何時才能真正的踏出這社會上的一大步?」
「而在一百年前,文章的主角卡美爾,無疑又是一次個人貢獻被丈夫侵吞和剝削的案例……」
安娜打開一邊的筆記本。
她再次瀏覽著添加到收藏夾里的那篇論壇轉帖的“論文”。
酒井勝子的觀點是對的。
一位未曾被發現的印象派女畫家,是學術界里石破天驚的重大消息。
而如果像莫奈的妻子卡美爾這樣的知名人物,便是那個未曾被發現的“女性印象派第一人”,那么轟動性便直接翻倍。
在學術領域的吸睛程度,堪稱石破天驚中的石破天驚。
而若是——寫作者再搭配上卡美爾的籍籍無名,是因為被丈夫莫奈“傾吞剝削”了藝術貢獻,這樣奪人眼球的標題。
那好吧。
這就已然不是“石破天驚”這個詞匯可以涵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