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里是像買彩票一樣,隨便在畫布上摸索一通,就能畫出來的呢?
“對,為經,當然不能。”
崔小明笑著點頭。
他喜歡顧為經的這一份誠實。
“問題恰恰就出在了這里。”
在露出了無數次溫和無害的笑容之后,崔小明終于露出了他的獠牙,“你的那幅畫我看過,表面看上去很棒,看上去很漂亮,但畫面的內核是割裂的。”
崔小明今天遇上顧為經,勉強能算半個巧合。
可他此刻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可不是巧合。
巧合?
巧合是庸人用來逃避不幸的托詞,崔小明只相信好運氣不會辜負做好充足準備的人。
這番話……崔小明早就準備好了。
今天他遇不上顧為經。明天,后天,他總是能夠找到一個恰當的時機,把這些話對著公眾拋出來的。
當然。
最好的機會其實是昨天晚上,對著《油畫》雜志視覺藝術欄目的主理人安娜·伊蓮娜小姐說。
吳冠中先生不光在東夏,在新加坡以及整個亞洲藝術領域,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關于吳冠中畫作的解讀,關于他的作品與吳冠中作品之間的關聯,崔小明的腹稿早就打好了。
讓父親母親幫他反復把過了關。
崔小明原計劃是拿去在安娜面前展現自己的,專訪他不敢想。
要是能換到《油畫》雜志撰寫評論文章的時候,順帶著提上他一兩句,那就再好不過。
昨天他話剛剛起了個頭,伊蓮娜小姐就抬手讓他閉嘴了。
“放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倒也不錯。”
崔小明才不怕顧為經和他談論吳冠中的繪畫技法。
崔小明可是真真正正,下了苦功,研究過吳冠中的畫的。
而且。
更重要的是——
“從魚是藝術之靈”到“點線面的內涵”再到他的畫筆中蘊含著“阿富汗的群山。”崔小明現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都經過千錘百煉,事先還經過了專業學者的修改。
他這話原計劃可是說給伊蓮娜小姐聽,并爭取初次見面,就讓人家留下深刻印象。
他要求的標準自然也是,即使是《油畫》雜志的那些資深藝術評論家,聽上去也挑不出來太多毛病。
讓安娜都一耳朵聽不出來錯的言辭,他顧為經能聽出來問題?
他配么。
他怎么可能配。
兩個人一個是下意識的臨場反應,一個是為此不知提前打過多少篇腹稿,崔小明自然能碾壓對方。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越是談論下去,對面這家伙就會越是露怯,言語就會越顯得蒼白。
這也是顧為經沒經驗。
畢竟,他沒有崔小明的家境,沒有酒井勝子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他是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場合。
老楊提前提醒過顧為經,這些天在展覽現場要低調一點,小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