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四星級畫家——這可比把錢拿去買蘋果股票明智的多。
“可……”
雨田力也同時望著前方站在吳冠中作品面前的兩位年輕人。
一人神色沉著而寧靜。
一人面帶和善的微笑。
如果拍張照片,那么看上去可能會覺得此刻的兩位年輕畫家一點煙火氣都沒有,真的是什么友愛的好朋友。
四周圍觀的游客,估計有不少真的覺得這只是一場普通的藝術探討。
雨田力也卻嗅到了濃郁到幾乎無法化開的火藥味。
這會是一場來自兩個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之間,你死我活的角斗么?
兩個人都在談論著吳冠中,都在闡述著自己對于吳冠中的理解,大概,他們心中也一定都想在未來的很多年以后,也擁有一間這樣的特別展廳,也成為下一個吳冠中。
可這世上總共又能有幾個畢加索、梵高、吳冠中?
可一代人中又能有幾個人成為畢加索、梵高、吳冠中?
也許一兩個。
也許一個都沒有。
亞洲和西方兩個藝術市場的規模再龐大,熱錢再多,能支撐的起身價上探到單幅作品可以賣到1000萬美元成交價格的畫家的“位置”,頂多頂多也就一兩個而已。
就像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規模再大,展位再多,這種特邀展廳只有一間,特邀展廳里的中心展臺也只有一座。
最好的結果。
若干年后,這兩個人里有一個人能成為下一代的吳冠中,有一個人的作品能擺在這樣的展廳里受人敬仰。
亦或者。
一個都沒有。
“——那要他能贏了這位顧先生才行啊。這是前提,兩個人繪畫路線相近,顧為經可比他還要年輕好幾歲。”
雨田力也的視線透過前方游客肩膀和他高舉的手機的縫隙,望著會場,小聲評價道。
“據我所知。拉里·高古軒,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第二名的人。1897年馬德里巡回藝術競賽的青少年組金獎得主叫巴勃羅·畢加索,他因此名聲大噪。可有誰能記得銀獎是誰?”
小個子的日本人聳聳肩,“以我的了解,高古軒是目前美國排名第一的畫廊,它也只要第一名。它的主人可能認為第二名只是第一名的替代者。第一名是畢加索,代表了無限種可能。第二名不是美國的畢加索——德庫寧或者杰克遜·波洛克。因為……”
“因為德庫寧就是德庫寧,杰克遜·波洛克。他們都不是畢加索第二,就像畢加索不是歐洲的德庫寧或者杰可遜·波洛克第二一樣。”紐茲蘭知道旁邊的日本學者的意思,他接口說道,“那只是媒體為了方便跨國賣畫的說辭,我們這個行業,真正的畢加索第二或者德庫寧第二——他只是淹沒在蕓蕓眾生里的小人物,沒有人會記得他的名字。就像1897年馬德里巡回藝術展的第二名一樣。他只是畢加索一生里無數個被踩在腳下的失敗者之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