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頭多買兩塊大金表存著之前,他還是想把這件事徹底的問清楚。
“挺……挺有趣的。”
安娜的頓了頓,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給他戴就不必了。”
女人把老楊丟走一邊,她睜開眼睛,看向老楊身后的顧為經,莞爾一笑。
“十字架還了就還了吧。”
“這樣吧,正好,要是你今天表現的好,帶給《油畫》雜志社一篇精彩的報道,做為獎賞,我就幫你把外套、皮鞋、手表全部湊齊。”
她眨眨眼睛。
“小畫家。”
——
崔小明和父親在歌劇院的后排找了個位置坐好。
他微微有點緊張,對著舞臺上波浪形的紅色的帷幕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
“一出好戲。”
崔小明用只有自己和父親能聽到的聲音說道。
光頭崔軒祐知道兒子是什么意思,呵呵的跟著一起笑了兩下,看向帷幕后的舞臺,面露輕蔑。
今天是個大日子,決定藝術展結果的關鍵時刻。
崔小明舉起手機,咔嚓拍了一張照片,然后發到個人社交賬號上,配文:「今天下午和父親一起來看《油畫》雜志的現場采訪。」
叮咚。
幾分鐘后,他的社交賬號傳來了被點贊的提示。
現在畫廊也講究多媒體全渠道網絡運營。
大藝術家的社交賬互動輒幾百萬的粉絲,碰上比較會網絡營銷的,比如匿名畫家班克斯,多年前ins上的關注數量就是千萬數量級了。
崔小明畢竟才第一次參加正式的畫展,算是藝術界的新人,個人賬號只有千八百個關注,但“粉絲”的質量很高,準確的說,這個時間點會關注崔小明這種新人的除了親戚朋友,多是些業內人士,不乏一些買手掮客或者大畫廊的經紀人。
崔小明還單獨拉了個列表出來。
《vogue》德國版的記者,交叉視界藝術項目的負責人,一個歐洲藝術贊助基金會的管理人員……
咦。
崔小明翻閱「關注你的人」標記列表的手指稍微停頓了一下,他反復拉動列表,甚至輸入對方的名字查詢了一下。
他奇怪的發現,曾經和他們家有過接觸的一位藝術經紀人取消了對他社交賬號的關注。
嗯。
他記得,對方好像是馬仕畫廊的人。
“最近馬仕畫廊那邊,有聯系過你和我媽媽么?”
崔小明奇怪的問向自己的父親。
“沒有。”
崔軒祐也在玩社交賬號,聞言抬起了頭。“怎么了,你不是說,想要等新加坡雙年展結束后再做出決定的么?等一等高古軒那邊。”
“對,沒事。”
崔軒祐聳了聳肩。
“jo,就是馬仕畫廊的經紀人?有印象吧,他之前取消了對我的個人賬戶的關注。大概,馬仕畫廊那邊不太想等了吧。”
這種經紀人用的雖然不是畫廊的官方賬號,但都有身份認證的,關注誰,不關注誰并不是隨便動動手指的事情。
取關。
也可以理解成一種表態。
“呼。”
崔軒祐吐了口氣,“其實那邊給的條件不錯的,很少有老牌超級畫廊會給新人那么好的條件。馬仕畫廊現在愿意賭一賭運氣。”
“他想把我要刮彩票,也得考慮彩票愿不愿意意被它刮啊。”
崔小明皺眉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