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伊蓮娜小姐不在乎(上)
在場的很多人用探尋的目光搜索著四周的面頰,他們猜疑著對方的反應。
他們很想知道。
伊蓮娜小姐是怎么看待劉子明所講述的這個幽默的故事的。
他們很想知道——
倘若特里普小姐在世,他會怎么看待倫勃朗,怎么看待《瑪麗亞特里普肖像》和《夜巡》之間的差距……
這位《油畫》雜志的藝術總監,怎么在心中衡量兩個不同的倫勃朗之間的份量。
“畫下《瑪里亞特里普肖像》的倫勃朗是藝術史上的第二個魯本斯,是巴洛克時代在歷史上的回響。畫下《夜巡》的倫勃朗是藝術史上第一個倫勃朗,他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藝術時代。”
“敬第二個魯本斯,也敬第一個倫勃朗。”
劉子明把手里的玻璃杯輕輕的舉起,然后放在嘴邊,將汽泡幾乎快要在寒冷的火焰里流散了個干凈的蘇打水一飲而盡。
“敬第二個魯本斯,也敬第一個倫勃朗。”
聚在甲板之上的人們也紛紛端起飲料,出聲附和,舉杯致敬。
男人將頭頂的生日王冠取下,交給他左手邊的女性客人。
他獨自走到一張背對著投影銀幕的椅子間坐下,隨手拿起野餐桌之上一片炸蝦片,放進嘴里。
從講述者變成了旁觀者。
劉子明有時間開始觀察著四周每一個來賓的反應。
很多人都聽出了他的話語中的含義,反響既不算冷淡,也不算熱烈。
有人無奈的搖搖頭。
有人朝他輕輕的點點頭。
也有人苦笑了一下。
尼德蘭王國用了接近100年的時間,才重新擁抱了他們的神童畫家,有些事情,不是你說那幅畫更有意義,那幅畫就真的更有意義的。
那怕你是劉子明。
再說。
那可是倫勃朗。
倫勃朗的成就已經被藝術史反復的論證過了。
而顧為經他遠稱不上是1640年的倫勃朗。
那年倫勃朗34歲,功成名就,日進斗金,是整個阿姆斯特丹,整個西歐和北歐,算上巴黎、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在內最為富有,身價最高的藝術大師。
他甚至未必稱得上是1624年的倫勃朗。
倫勃朗十四歲上大學,十七歲師從當時的藝術大師皮爾特拉斯特曼,20歲上小就已經嫻熟的掌握油畫、素描和版畫等諸多繪畫技法,都有見樹,都有佳作,是歐洲的畫界全才。
1624年的倫勃朗差不多和顧為經現在相同的年紀。
20歲上下的倫勃朗已經是名聲大噪的藝術新星了,他籌備著開設屬于自己的畫室,即將永遠的改變尼德蘭畫家在藝術史的定位。
無論他早期的作品是不是酷似魯本斯。
那時的他,都已經是評論界的寵兒了。
評論家們至少都可以驕傲的說,他們不光擁有揚凡艾克這位傳說中的油畫發明人,在中世紀結束即將兩百周年之際,他們的年輕畫家正將整個《油畫》推向下一個藝術高峰。
此刻的顧為經和同樣的名氣倫勃朗擁有的名氣也許不相上下。
兩個人的故事很像。
又截然不同。
他們名氣的來源不一樣,意義內含也不一樣。
一者來源于己身,一者訴諸于他人。
兩個倫勃朗,全都是倫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