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為何幫我”
我們只是幾面之緣。
夢中,冀忞也曾幫助過周桓給嫌犯畫過像,只是,每次,都是通過下人將目擊者的口述材料交給冀忞,而冀忞根據文字材料,描畫而成。
“禮國公父子和冀大將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我不忍他的血脈被人污蔑欺辱至此。”
周桓慢慢揀起被吃掉的棋子,指節分明的手指在日光下,猶顯光潔。
“而且,”周桓停滯一瞬,又緩緩地道,
“你幼時曾經用你的血救過我的娘親。”
周桓的手翻轉過來,清晰可見他掌上的幾個繭子。
冀忞想起來,幼時曾經被外祖母帶進宮里,被刺破手指,記得救的人里有和瑞長公主,還有同安公主,難道那個人就是周桓的母親
冀忞沉默下來。
她不知道自己如何應答。
流言在冀忞一片茫然中突然爆發,而她又無法辯駁,無法解釋。
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該向誰解釋。
事關皇家,事關太子,皇上不問,你還能主動找皇上去討要說法
太子失蹤是被“命硬”之人所克
而“命硬”之人就是冀忞
哪怕她從來不曾見過太子,但事關太子,眾人都是“寧可信其有”。
而且又與自己無關,不添油加醋已經是仁慈,又有誰會為冀忞出頭
設局之人吃準了禮國公府此刻必定不會為冀忞出頭,只會一味相信“清者自清”
冀忞的爹娘也不可能挾兵自重
或者說,沒有人護著冀忞
冀忞可不就任人宰割
如今在京中,雖然“連累太子”的“惡名”沒有被坐實,但是冀忞知道,既然有人做了這個局,自己終究會一步一步走到局里,無法脫身
看起來沒有人逼迫她,可是,卻人人都在給她施壓
如今的她,既然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沒有“克”太子,就只能默默承受“克”太子的罪過。
除非,太子立刻出現
或者,太子的下落已經明確,而且“失蹤”的原因也一目了然。
于是,冀忞的去處只剩下了兩個,要么隱于江湖,要么藏于皇宮。
如此,流言不攻自破。
而設局之人,或者推動之人,各得其所。
然而,冀忞無法已經等到答復周桓。
因為,焦賢妃讓洪培菊告訴冀忞,
“你如進宮,禮國公父子有救。你如逃走,禮國公父子將再無生機”
冀忞,還能如何
難道棄禮國公府和爹娘于不義
可是,如今,她不會再被如此擺布了。
淮安候府,洪培菊靜靜看著冀忞,這個小女孩和她的堂姐來到他的侯府,他其實沒見過幾次,更多的時候是聽下人回稟冀家姐妹的一舉一動。
本來以為,可以隨意揉搓,卻不料步步不順,終于到了今時今日的地步。
洪培菊起初以為是焦賢妃和陳拙鑫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