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才培養和社會制度更完善一點的他們,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后,還是取得了勝利。
戰爭比拼的東西,終究還是人才和資源占了相當大比重!
幸存下來的王國和組織,都能從現在北方大陸的許多王國身上找到痕跡,甚至有幾個王國延續至今。
而作為失敗的一方,眾多教會就比較慘了。
雖然礙于神祇的存在,不敢將他們趕盡殺絕,但限制他們的發展和擴張,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為了保證就算神祇回歸后,也不會來找他們的麻煩,當時的統治階級也想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辦法。
“你們是神祇的信徒,我們同樣也可以是啊!”
“只不過,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聽你們的而已。”
“每個人都是信徒,而你們又只是極少數,回來后的神祇會重視誰呢?”
這個方法相當的有意思,讓所有人都找到自己的信仰,無疑是一個解決后患的好方法。
如果是在神祇現世,或者眾多神靈剛剛來到物質位面,那祂們絕對會非常開心。
祂們能隨時給予回應,展現神跡和力量,自然能夠就讓這些淺信徒們,迅速轉化成忠實的信徒。
祂們的基本目的,也就只是這樣而已!
祂們剛剛抵達物質位面的時候,如果能有這樣的待遇,真就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和物質位面的地精帝國和東方帝國開戰了。
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祂們遲遲不能作出回應,轉化的真正信徒自然也就更少了,信徒的總數增多,并未給祂們帶來多大的好處。
因為幾場慘烈的戰斗,導致祂們神國內積累的信徒靈魂們,也都損失慘重,恢復速度慢的嚇人。
一些神祇因為信徒太少,維持不住神國的消耗,導致神國墜毀,自身也陷入了沉眠。
哪怕是這樣,神祇們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真實信徒數量的增加,實力的增強,逐漸獲得恢復,然后再次降臨物質位面。
結果,物質位面似乎“計算”到了這一點,非常干脆的選擇了另一條路。
物質位面開始壓制所有生物的實力,限制了能量的濃度。
以此來逼迫所有的智慧生物,從原來能量隨意使用的粗獷,漸漸轉變為更看重技巧和技術。
更重要的一點是,物質位面將節省下來的大部分“力量”,放在了強化物質位面的防護上。
正因為這樣的舉動,才扛住了以猩紅之月為首,其它上古邪物乃至憎惡的“入侵”。
被壓制了實力上限的智慧生物,轉而開始相信經驗和技術,而不是相信神祇。
于是,實力越強的職業者,反而就越不相信神祇。
他們反而變得更有“野心”!
大奧術師的誕生,就是這種思想的代表之一!
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磨練和培養意志。
“收入”不達預期,強大的神祇勉強能維持住基本盤。
實力較弱一點,信徒相對更少一些的神祇,甚至需要消耗“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