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
馬新貽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有一些詫異,忍不住重復了一遍,顯然他是知道一些翁同龢官聲的。
“敢問大帥,可是與此人有舊”
馬新貽眉毛微微壓著說道。
“自然是沒有。”
袁三甲哈哈一笑,似乎就喜歡看老馬吃癟的模樣。
馬新貽聞聽笑聲,心想,這糟老頭子還有后話,便規規矩矩站好,等著訓示。
片刻。
瞧馬新貽不接話茬,袁三甲便又說道“此人為皇子之師,不出意外,或有可能,成為帝師,他以清流領袖自居。”
“傳聞為人睚眥必報,又有人說他是個沒決斷的這樣的話,有些有道理,有些沒道理,我與他雖不熟識,卻見過他,陰郁沉婉的書生模樣。單從學問上來講,他高出我好幾層樓,確實可以稱儒學經師,于世道方面,也算是有些見識,若是盛世,必是一代大家”
“然而,此時正值亂世之秋,翁同龢此人做事沒個定性,反倒是容易壞事。咸豐三年的時候,有一個士子號稱是狀元之才,但這個錢士子得罪了上面,被主官李文田故意點成了二甲末。翁同龢當時摻嘴了一句此輩功名之士,中了狀頭,必志得意滿,不會再胡亂,今個如此,往后多事矣”
“嗯,翁同龢說得沒錯,這人在民間很有一些名頭,朝廷上也有人撐他,終究鬧出了一些事端,元部妖禍,興許就是這個錢廣廈給折騰出來的,如今,東渡倭島去了。”
隨著袁三甲的講述,馬新貽很快就明白過來,袁三甲這是點他。
翁同龢做事首鼠兩端。
翁同龢點卷的時候,一介皇子之師,能不明白自己一句話會得罪兩邊人馬
肯定是知道,而且是故意這樣說,表明兩邊都不站,可這樣做無異于自掘墳墓,當然,他是皇子之師,甚至會是帝師,身份一時間可以超然。
可問題是,這世間派系之中,往往都是生死相搏。
怎么可能有人做得了墻頭草
既然如此,袁三甲為何又讓自己有事去找翁同龢
這人若是靠不住意義何在
馬新貽面露茫然,心思涌動。
“唯有一件事情上面,翁同龢做得果決,狠辣,那就是與恭親王之爭,兩人理念不同,一個是清流,一個是實干家。再加上曾國藩,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曾國藩的幕僚左宗棠與其都有不小的恩怨但凡是湘軍支持的,他都是持反對意見。若是湘軍系,用大勢壓你們,你去找他,必定能破局。”
袁三甲娓娓道來,把廟堂上的一些陰私講解出來,很有一些把老馬,當成真正的學生門人的意味,耳提面命,不外如此。
曾國藩與翁同龢關系差,是因為在英王與湘軍一戰上面,陳玉成當時發動間諜戰,說是要打徽州府翁同書。
也就是翁同龢的親生兄弟。
這個時候,翁同龢急了連發三道密信,要求曾國藩調兵前往救援,結果,最后導致分出一部分兵力,果子被臨淮軍給摘了。
曾國藩氣不過,直接參折子,請殺翁同書泄憤,給的是死刑。
以曾國藩如今的勢力,這件事情,幾乎沒有太多回轉的余地。
那道折子現在都還放在咸豐皇帝的案頭,當然,皇帝如今病了,翁同書也就暫時還沒處理,而是直接關押入了牢房,困在大獄里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是第一道死仇。
第二件事情,左宗棠是幕僚出身,沒走完正規的科舉流程,只是個舉人,而不是進士,三考三不中。
如今,因為重重軍功,尤其是元部妖禍的戰功,左公勉強算是站在軍機大臣這一官銜的門外,再進一步,就是軍機。
但是因為其出身不夠正,左宗棠又被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笑稱為破天荒相公,就是罵他學歷低,沒文化,生生把左宗棠給氣病榻上,舉人出身屬實是左宗棠一生心結。
要論罵人。
翁同龢實屬第一。
另外,還有與湘軍系的第三道仇怨,就是李鴻章與翁同龢的恩怨。
曾國藩是中堂,他弟子李鴻章如今也入了閣,成為大學士,亦可稱一句中堂。
如今李鴻章與胡林翼一起負責東南部分沿線,既防太平軍,也防東瀛諸島,布置清廷海防。
有一天,翁同龢故意去守著李鴻章,在退朝回去的路上等他。
李鴻章開始還以為翁同龢是給其弟弟求情,打算好言規勸兩句,甚至寫一封書信給老師曾國藩,原諒翁同書,也不是不可,結果,兩人閑談期間,翁同龢寫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中堂合肥天下瘦差點把李鴻章給干破防。
如此種種,新仇舊怨,翁同龢與湘軍之間,那是解不開的死仇。
非得送走一方才行。
馬新貽眸子漸亮,言稱“多謝大帥教導,敢問這第二條路又是如何”說完,當即再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