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向一名英國人提問,倫敦的有錢人都住在哪里
那么他一定會告訴你,倫敦的富人們都居住在倫敦西區。
但如果回答問題的是一名地道的老倫敦,那么他肯定會把這個范圍再縮小一點。
老倫敦會告訴你“只有那些泥腿子暴發戶才會在肯辛頓、切爾西、諾丁山這些地方扎堆,而那些真正的倫敦的老貴族們通常都住在梅菲爾區。”
正如老倫敦人所說的那樣,梅菲爾區作為倫敦開發最早的富人區,不僅擁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還坐擁著全倫敦最為奢華上流的商業藝術區域。
攝政新月樓、蘇富比拍賣行、皇家藝術研究院,當然,這其中當然還少不了倫敦三大購物街區以販售高檔珠寶奢侈品著稱的伯靈頓拱廊、以制作高檔服裝聞名于世的皮卡迪利大街,以及憑借古董藝術品鑒賞為主的邦德街。
大量的高級商業地產除了吸引到大批消費能力強勁的貴族在此定居外,也使得成批的外國使館在該區域先后建立,俄羅斯帝國駐英國大使館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俄羅斯駐英國大使利文伯爵的妻子,利文夫人的居所自然也就位于大使館內。
這處以往就戒備森嚴的使館區域在倫敦會議召開期間自然也上調了安全等級,雖然已是黃昏時分,但在使館門前站崗守衛的軍警依舊不敢放松半點警惕。
在軍警們沒有留意到的地方,亞瑟正坐在一輛公共馬車里慢悠悠的繞著大使館轉圈。
而在亞瑟的身旁,坐著的則是手拿三角尺、時不時抬頭看一眼使館、一筆一畫繪制使館地形結構圖的皇家海軍制圖員埃爾德,另一個則是緊張到手心出汗的小鬼平克頓。
按照亞瑟對于英國建筑發展史的了解,自從18世紀倫敦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疫病以來,通風的概念便迅速在英國普及開來,而像是大使館這種高檔住宅是必定要配備大型木風箱和通風口的。
而在馬車圍繞大使館轉到第三圈的時候,亞瑟也終于在使館后門的房檐后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正方形孔洞,以它接近半米寬的大小來看,這應當就是通風口沒錯了。
這種大小的通風口,成年人多半是無法進入的,但是如果換成一個因為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的孩子,應當是勉強可以進入的。
亞瑟指著那個通風口,壓低嗓音沖著平克頓問道“那就是我和伱提的東西了,你從前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嗎”
平克頓打量了一眼通風口,過了好半天才緩緩點頭道“我我以前替人掃過煙囪,這個通風口看起來和煙囪差不多,我應該是可以爬進去的。只不過”
“不過什么”亞瑟輕聲問道“阿倫,有問題就現在提,不要猶豫。現在說出口,總比行動開始后你卡在通風口里要好。就算你覺得這次行動會失敗,也應當照直說出來,趁著現在還有時間,我還能再想想別的法子。”
平克頓聽到這話,連忙擺手道“不,長官,您誤會了,我不是在打退堂鼓。我只是想知道,這個通風口下面應當不會有人點篝火吧我從前替人掃煙囪的時候最怕這個了,有的主人家為了催我們盡快干完活,會直接在煙囪底下點火,嗆人的煙霧一升起來我到時候跑都沒地方跑。我們那兒就有好幾個孩子是這么被活生生熏死的。”
正在畫圖的埃爾德聽到平克頓的陳述,忍不住開口罵了句“那幫傻逼雇主是泰晤士河水喝多了嗎你們掃煙囪的時候,他在底下放火這和故意殺人也沒區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