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進。”
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倫敦警察廳,警務情報局局長辦公室。
亞瑟望著面前這位端正坐在椅子上,眼角還掛著一道疤痕的男人,相同部位的傷口讓他禁不住感到一絲莫名的親切。
對于蘇格蘭場的高級警官來說,曾經有過陸軍服役經歷算不得什么稀奇事情。
坐在亞瑟對面的這位警官同樣是從陸軍部隊退役,只不過與那些從近衛騎兵團或者擲彈兵團退役警官不同的是,他在蘇格蘭場的存在感非常稀薄。
甚至
他的老部隊還被蘇格蘭場的一些警官瞧不起,即便他們曾有過輝煌戰績。
第95皇家來復槍團,一支誕生于1800年的部隊,也是英國陸軍當中第一支裝備貝克步槍的部隊。
他們曾經作為海軍陸戰隊參與了霍雷肖納爾遜將軍發起的哥本哈根遠征,幫助皇家海軍覆滅了丹麥海軍的所有力量。
而在半島戰爭中,主帥威靈頓公爵回國受審那段英國陸軍打的最艱難的時期里,第95皇家來復槍團被新主帥約翰摩爾爵士用作后衛部隊掩護陸軍主力向科倫納撤退。
當時,法國元帥內伊命令麾下第六軍的輕騎兵旅追擊潰逃的英軍,而負責斷后、身穿綠夾克的第95皇家來復槍團士兵則以編織密集的交叉火力網予以回敬。
他們不止成功擊退了追擊的法國騎兵,而且該團神射手托馬斯普倫基特還在300碼開外成功擊斃法軍騎兵統帥奧古斯特德科爾貝將軍。
更戲劇性的是,這家伙為了證明自己這一槍不是瞎蒙的,緊接著又一槍撂倒了前去救援科爾貝將軍的法軍號手。
兩槍都是頭部中彈,足以證明普倫基特的實力。
或許對現代狙擊手來說,在300碼的距離兩槍頭只是基本功。
但是在19世紀,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大部分國家對一個合格士兵的要求僅僅是在槍械條件和天氣條件良好的情況下,能夠在70碼以內射中目標,優秀的射手應當在100碼也能打中。
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的距離還能射中目標,那說明他平時多半非常敬愛上帝,所以打仗的時候才這么有運氣。
而如果有士兵在200碼的距離開火
根據各國將軍的普遍觀點這種行為幾乎和朝著月亮射擊沒什么區別了。
正因為槍械的精準度十分差勁,所以各國才會普遍使用三排士兵組成的線列戰術,以密集火力去彌補精準度的缺陷,比起準度他們更追求射擊的速率以及士兵們面對槍林彈雨也不退縮的勇氣和紀律性。
而組建于約克郡、外號綠夾克的第95皇家來復槍團恰恰是一支逆勢而為的奇葩部隊,他們很少組成線列隊形前進,而是喜歡分散占據高點有利地形打伏擊。
如果放在其他國家,這樣的部隊肯定不會受到重用。
但幸運的是,他們的這種作戰習慣卻很對擅打防御戰的威靈頓公爵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