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威斯敏斯特,圣詹姆士宮。
由亨利八世于1532年建造的圣詹姆士宮,從1678年開始便一直是英國國王在倫敦的主要居所。雖然它的華麗程度無法企及法蘭西的凡爾賽宮、奧地利的美泉宮和普魯士的無憂宮,以致于家丹尼爾笛福都戲稱它是一間又矮又平凡的小房子。
更不幸的是,1809年的一場大火又焚毀了它本就不算特別富裕的內部建筑群,甚至連國王的私人公寓都沒能躲過一劫。不過,歷史的積淀與皇室的尊榮還是使得圣詹姆士宮內部保留了相當豐富的歷史痕跡和精致的藝術裝飾。
穿過宮殿前綠油油的草地,沿著富麗堂皇的大理石臺階,可以通往一系列精心布置的房間。這些房間中不乏名貴家具、瓷器和水晶吊燈,它們大多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許多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珍品。
進入宮殿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以精美的壁畫和鍍金雕飾裝飾的大廳穹頂。
壁畫的內容包括了王室徽章、神話故事以及代表國家榮耀的標志。
而那些被大火熏黑的墻面也沒閑著,它們大多覆蓋著厚重的織錦掛毯,上面繡有歷代君主的肖像或重要的歷史事件。
宮廷宴會廳內,金色和深紅色調的裝潢烘托出皇家盛宴的壯觀場面,燭臺和餐具熠熠生輝,映襯著墻上掛著的傳世畫作。
書房和接見室則充滿文化底蘊,陳列著豐富的圖書收藏和珍貴藝術品,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中世紀大師的繪畫作品等等。
如果是以一位游客的身份來到這里游覽,圣詹姆士宮內的珍藏絕對夠你看上一整天。
不過,今天來到這里的客人卻沒有一個有心思停下腳步,去賞玩這些能令古董收藏家和歷史學者為之瘋狂的寶藏。
林德赫斯特伯爵的馬車慢悠悠的駛來,車還沒有徹底停穩,馬車上的兩位閣下便等不及推開車門走了出來。
正站在前廳閑聊的皇家海軍侍從武官喬治埃利奧特看見來了人,三步作兩步走下臺階,掛在腰間的佩劍搖搖晃晃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
“伯爵閣下,克羅克先生,國王陛下已經在書房等候多時了。”
前海軍大臣克羅克的臉色并不好看,哪怕他不說話,旁觀者也能從他的臉上讀出托利黨組閣的事情一定不順利,甚至首相之位直到現在也依然難產。
不過埃利奧特看破不說破,作為一名職業的皇家海軍軍官,雖然他頗具輝格黨傾向,但是他也很明白此時絕對不應該卷入兩黨紛爭。因為他走的既不是輝格黨的路子,也不是走的托利黨的路子,而是走的國王陛下本人的路子。
現任國王威廉四世一直對他在皇家海軍的任職經歷引以為豪,也很看重自己的皇家海軍元帥身份,所以在他加冕為王后,他便從皇家海軍里選拔了一大批自己欣賞的皇家海軍軍官進入皇室內廷任職。
而喬治埃利奧特正是因此受益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