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理論上來說,威廉四世擁有拒絕的權力,但上一次國王拒絕樞密院決議還是18世紀早期的安妮女王時期。
1702年時,托利黨提出了一份名字相當不文雅的法案偶爾領圣餐禁令,或者也可以解釋為禁止偶爾信國教法案。
雖然不列顛那時候早就在宗教領域已經脫離了教皇的管轄,但是這并不代表那些不信奉天主教的人就會加入圣公會,基督新教有許多派別,國教圣公會只不過是供信徒挑選的幾個方案的其中之一。
而那時候的輝格黨就和今天一樣,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雖然不信奉天主教,但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國教徒,他們有的是蘇格蘭長老會的成員,有的又是路德宗或者其他五花八門的新教派別。
根據1673年議會通過的測試法案規定,凡是擔任公職或教職者,都必須在就職時口頭宣誓服從國教圣公會,并且一年至少去國教教堂領取兩次圣餐。
因此,大多輝格黨人與其他不從國教者的新教徒,會特意一年去國教會領兩次圣餐,至于其他時候則依然進入自己派別的教堂。
作為忠實保皇主義者的托利黨人自然對這樣的現象勃然大怒,他們認為必須狠狠地打擊這群假意改信,日后悔過的無恥機會主義者。
所以,為了捍衛國王和自己的宗教信仰,更是為了打擊政壇老對頭輝格黨,托利黨才會在議會提出這么一份聽起來很滑稽的禁止偶爾信國教法案。
安妮女王作為國王,自然是國教圣公會最忠貞不渝的信徒。
不過,她雖然打心底里同意托利黨的意見,但是考慮到自己的丈夫丹麥和挪威的喬治王子是路德派信徒,而且通過這份法案很有可能會加劇國家分裂,并在政界掀起一場針對輝格黨人的大清洗,所以安妮女王最終還是在樞密院否決了這份法案。
正如100多年前安妮女王那次樞密院會議上碰到的問題一樣,眼下威廉四世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關于宗教與信仰的難題。
為了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今晚列席樞密院會議的眾位閣下自然也是被他精挑細選出來的。
其中,既有在靈職人員中聲望崇高的大主教,也有托利與輝格兩黨的重要代表,甚至就連皇家內科醫師學會和皇家外科醫師學會的幾位醫學權威也臨時受邀前來參會。
而他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也正如當年托利黨人提出那份議題一樣滑稽人在中槍三天之后,從棺材里爬了出來,這究竟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神學問題
而最令威廉四世沒想到的是,在這個議題上,醫學權威與主教們仿佛都穿上了對方的衣服。
作為享受著僅次于國王榮耀的國教代表,從進門以來便保持緘默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豪利出聲道。
“陛下,首先我得說,我非常高興聽到黑斯廷斯警官無恙的消息,并對他正在逐步恢復健康表示恭喜。從去年議會改革引發普遍的社會動蕩開始,我便一直在向信徒表明態度,我不喜歡政治,更反對因為政治引起的動亂與罪惡,在議會改革問題上,我更渴望能由各黨派組成的聯盟來制定溫和的議會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