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我聽說你最近又接了個活兒?”
“你聽誰說的?亞歷山大還是海因里希?”
“兩者兼有,他們倆都不是擅于保守秘密的那種人,亞歷山大喜歡直來直去懶得計算陰謀,海因里希比他好上不少,但他的嘴你也知道,只有缺錢的時候他才會認真斟酌。”
亞瑟掏出火柴盒點著了煙,靠在路邊的燈柱上嘬了口雪茄:“我這個人是天生的勞碌命,手頭沒點活兒心里就總顯得空落落的。外交官的差事不比咱們在蘇格蘭場干的活兒,時時刻刻都有空閑時光,干活兒的時間反倒是少數。正好維多克先生瞧得起我,請我在他那里坐堂,我收了他的法郎,總得幫他把麻煩事給解決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在我老家,這屬于做人的基本道德。”
路易從亞瑟的手里接過雪茄把他那一支點燃了。
像是這些粗人間借火的手段,出生于凡爾賽宮的路易原本是不會的。但是在蘇格蘭場的這幾年時間,卻讓他把這些事兒學了個遍,甚至都有些習以為常了。
自從1808年出生后,他便被自己那位敏感的母親嚴密的保護了起來,隨時將他帶在身邊悉心養育。而路易的父親,那位前荷蘭國王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懷疑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不過,這倒也不能怪路易的父親多疑,因為他與路易的母親感情并不算好,而在路易出生的那段時間里,他只與自己的妻子在比利牛斯山脈旅行期間見過面。
而長期受到血統質疑的路易也因為這段遭遇養成了平和冷靜、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并不像是波拿巴家族的其他兄弟們那樣熱情洋溢、激烈沖動。但是這樣的孩子顯然是非常討人喜歡的,路易母親的侍女們就常常夸贊這位溫和、靦腆但又慷慨、深情的王子。
但或許是由于母親的過度溺愛,路易12歲之前在學業上幾乎毫無建樹。而當他的父親發現兒子居然無知到這種程度時,他便直接威脅路易的母親,如果小兒子的學業繼續這么糟糕下去,那他就要強行把小兒子從分居多年的妻子身邊帶走。
路易的母親自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結果,于是便費盡心思想給兒子尋到一位學識超群、立場得體的老師。
但是這個時候拿破侖的帝國早已土崩瓦解,學識超群的人大多不愿意和波拿巴家族的人扯上關系,而那些愿意和波拿巴家族走到一起的又未必能入路易母親的法眼。
所以,在費盡千辛萬苦后,路易的母親最終只能在政治立場上進行妥協,將曾經擔任過國民議會議員的菲利普·勒巴先生請來做了路易的老師。
為什么這是一種妥協?
那是因為勒巴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共和派,他還有位聲名顯赫的朋友,名字叫做羅伯斯庇爾。
有了勒巴先生的嚴肅教導,路易在學習上總算走入了正軌,雖然算不上尖子生,但總歸不再是吊車尾,這是一位如埃爾德·卡特先生般的中等成績學生。路易用四年時間讀完了中學課程,又在奧格斯堡大學讀了預科,最終在位于瑞士圖恩的軍校完成了他的全部教育。
或者說,他在瑞士完成了學校部分的教育,而社會方面的教育則要歸功于大倫敦警察廳的著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