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馬志尼:你可以信任我,我們兩個朱塞佩可以大干一場!
但是你也知道的,這樣號召抗戰在法國甭想平安無事。就在我對他說完這段話沒多久后,凱道賽公館的爆炸案發生了,所以法國政府要求馬志尼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離開法國。天知道馬志尼這家伙這輩子是不是命中注定要被顛沛流離一輩子,雖然他的年紀比咱們大不了多少,但是這已經他第三次被流放了。
現在法國不能待了,去奧地利等于自投羅網,德意志的大小邦國到處都是普魯士警察,雖然普魯士人對我們沒有特別的厭惡,但是這幫普魯士警察和奧地利走得太近,馬志尼對他們實在是不放心。所以,挑挑揀揀,他這次只能躲到瑞士的日內瓦去。”
亞瑟接過話茬開口道:“瑞士?在我看來這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選擇。如果你們打算發動遠征或者起義的話,由于瑞士緊挨著意大利,你們的起事會很容易。”
加里波第驚喜的握著亞瑟的手道:“我的上帝!亞瑟,你的頭腦簡直就和馬志尼一樣機靈,你們倆想到一塊兒去了。馬志尼也是想著瑞士緊挨著撒丁王國,如果我們在邊境地區出發,當天就能兵臨城下。”
“當天就兵臨城下?”
房間內響起了書寫的沙沙聲,緊跟著響起的是亞瑟的質疑,作為‘青年意大利’的臨時軍事顧問,參與過‘倫敦塔特別軍事行動’的亞瑟·黑斯廷斯爵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恕我直言,朱塞佩,如果你們是想和撒丁王國硬碰硬,我不認為你們有多大的勝算。你們的起義軍能有多少人?撐死了也就是千人規模。如果在邊境小城拖得太久,等到撒丁王國反應過來,你們就全完了。不要去指望沿途的民眾主動加入你們,那些都是不確定因素,是極為不可靠的。起義可不能完全拼運氣。”
加里波第聞言忍不住贊賞道:“亞瑟,你果然有一套。在這一點上,你和拉莫里諾先生想的完全一致。你還記得他嗎?就是那天撞車時,我身邊的那位波蘭軍官。拉莫里諾先生認為我們從瑞士出兵后,取道薩伏依直撲撒丁王國首府皮埃蒙特。拉莫里諾先生認為,這就像是法國革命一樣,拿下了巴黎這座首都就等于拿下了法蘭西全境。”
“所以,馬志尼和拉莫里諾的方案最后誰勝出了呢?”
“都沒有。他們倆之間的關系不太和睦,馬志尼不太信任拉莫里諾這樣的波蘭人,他就像是從前的我,不相信有什么國際主義,所以他總覺得拉莫里諾可能別有用心。不過‘青年意大利’的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樣支持拉莫里諾,因為他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還曾經率軍擊敗了沙俄的軍隊。
所以,馬志尼最終還是向大多數讓步了,不過最后的方案還是做了一定程度的變更。一支由波蘭、西班牙、德意志等地流亡者組成的國際縱隊由拉莫里諾率領,取道薩伏依向皮埃蒙特進軍。另一支由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組成的本土縱隊則取道熱那亞,迂回阻截撒丁王國的援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